扎一束童年快樂,染一縷非遺清香。每逢周末,仙游縣書峰學校復興少年宮的青黛扎染活動室就熱鬧起來。孩子們圍坐在長桌前,動手體驗非遺項目青黛手工扎染制作技藝,感受其魅力。 11月19日,筆者在現場看到,孩子們在老師林芳芳的指導下,將已扎緊的白布小心翼翼地放入裝滿藍色染料的染缸中。靜待20分鐘后,一雙雙迫不及待的小手取出各自作品,像拆盲盒一樣,一幅幅花式各異的藍白交織圖便呈現在他們眼前。 《中國藥材學》中稱,福建所產的青黛品質最佳,稱建青黛。書峰鄉是建青黛的主產區,種植、加工歷史已有800多年,2011年仙游建青黛傳統炮制法(仙游青靛提煉技藝)入選省級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幾年,該項目融入鄉村富民特色產業,在帶動鄉村振興中煥發出新活力。 傳承非遺文化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近年來,書峰鄉堅持以尊重興趣、聯系生活、著眼發展為理念,在學校開設“傳承遺產”“快樂染屋”“難忘鄉愁”“多姿舞臺”等系列勞動創意課程。復興少年宮相關負責人表示,把非遺傳承融入學生課堂,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讓非遺教育真正發揮立德樹人、以文化人的作用,惠及更多鄉村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