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游洋天馬非遺民俗文化藝術節活動現場。 圖為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實踐隊隊員為村民書寫春聯。 仙游北部山區生態資源、旅游資源豐富。該縣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開展“莆陽開春·有一種旅游叫仙游”系列活動為契機,策劃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北部山區文旅“引爆點”,促進鄉村振興。 1月31日,“中國年·莆田元宵”活動啟動儀式在仙游縣楓亭鎮塔斗山公園廣場舉行,拉開2024年莆田春節元宵一月狂歡序幕。 仙游聚仙氣、靈氣、秀氣于一身,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該縣遵循“引流—賦能—產業”的規劃原則,以“旅”為起點、以“文”為亮點、以“農”為焦點,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 開春首季,仙游縣在北部山區舉辦系列文旅活動,持續打響“有一種旅游叫仙游”品牌。 良好生態賦能文旅 2月1日,“莆陽開春·有一種旅游叫仙游”2024千年古邑游洋天馬非遺民俗文化藝術節在游洋鎮天馬村舉行。 當日,活動在精彩的舞獅中開啟,古箏四重奏、歌舞表演、詩歌朗誦等十多個節目輪番登場。現場還展示游洋山歌等當地非遺文化。來自臺灣布農族、阿美族、平埔族、泰雅族的5名同胞帶來民族舞《我們都是一家人》,把活動推向高潮。 游洋素有“千年古邑”之稱,是具有革命傳統的紅色圣地,歷史底蘊深厚的古邑福地,生態環境優美的綠色鄉鎮。該鎮天馬村坐擁“山、水、厝”等景觀,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山清、水秀、景美,給參與演出的臺灣阿美族同胞朱王碧玉留下深刻印象。她說,這里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文物古跡,發展文旅未來可期。回去后,她將帶親朋好友來游洋觀光旅游。 活動期間,推出特色流水席。席上,金黃酥脆的蔥油餅、五指毛桃老鴨湯、炒冬筍等當地農家風味,吸引眾多游客品嘗。 “看節目、賞非遺、品美食,玩得很開心。”游客徐新靜與同伴穿著漢服,穿梭在古村里,與古厝、古巷、古樹融為一體。 現場,7位書畫家潑墨揮毫,書寫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聯,贈與游客,寄寓新春美好祝福。 為期3天的文化節,還舉行山水音樂會、傳統中式婚禮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點燃山區文旅“引爆點”。 游洋鎮黨委書記楊國石介紹,游洋鎮周邊有仙游游洋出口、菜溪出口、莊邊出口、永泰梧桐出口等四個高速路出口,莆炎和福詔兩條高速路穿過這里,聯二線和縱三線兩條國省干線經過境內,逐步成為仙游北部山區交通樞紐。作為仙游與永泰邊際交界地,游洋鎮優先享受到福州大都市圈的輻射和帶動,為發展文旅贏得先機。 眼下,游洋鎮依托3個中國傳統村落的品牌效應,利用清華大學社會實踐點和福建農林大學農業生態研究所生態教育與研學中心,推動興山村與天馬村旅游的“山水融合”。做活做強特色產業,以產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努力打造省級生態文化名鎮,實現文化傳承高站位、生態建設高顏值、產業發展高質量、群眾生活高福祉。 “山溝溝”引進新業態 仙游山川毓秀,北部山區游洋鎮、鐘山鎮、石蒼鄉等鄉鎮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山區民宿、露營地等產業崛起,前溪村獲評中國十大露營地,濟川村等傳統古民居古村落及天馬村、興山村、柳園村等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的特色鄉村,為自駕游、露營等新興旅游業態發展奠定了基礎。 隨著“莆陽開春·有一種旅游叫仙游”活動啟動,2月起,仙游北部山區將陸續推出多項豐富多彩的活動,掀起春節元宵旅游熱潮。 2月3日,石蒼鄉高陽村溪緣谷營地開營,舉辦露營地古風游園會篝火晚會、音樂派對、創意集市、穿越宋代時空真人NPC打卡等活動。游客沉浸在“宋朝之旅”,擊鼓納福、投壺射箭、蹴鞠、制作香囊、繪畫團扇,在“山溝溝”體驗時尚文旅。 石蒼鄉結合鄉村文化、祈福文化、狀元文化、古村落文化、原生態好物等,策劃“游福地、享福意、探福趣、品福味、得福運”系列活動,打造石蒼鄉特色文旅品牌。 書峰鄉依托獨特的青黛種植、印染產業體系,吸引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青黛印染工藝文化喚醒計劃實踐隊前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計劃下月舉行莆陽開春“龍騰盛世·醉美匠心”書峰鄉青黛印染非遺體驗活動,邀請廈門大學嘉庚學院、閩江學院服裝學院等院校師生參加,宣傳書峰鄉青黛印染技藝。 悠久燦爛的民俗文化、秀美的山水景觀和繁榮的特色產業是仙游最具辨識度的名片。此次活動,仙游縣充分利用祈夢習俗、青靛提煉技藝、莆仙戲、楓亭元宵習俗、古典家具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提高文化旅游體驗感。 旅游帶動、城鄉聯動、仙臺互動,仙游縣因地制宜,走出鄉村振興之路。該縣以一園(臺創園)、一院(鄉村振興研究院)、兩業(特色現代農業、現代旅游業)、三板塊(北部山區文旅板塊、鐘山鎮有機農旅板塊、鳳山藝旅板塊)為重點,做好“仙境、仙作、仙韻”三篇文章,打造海西夏都、山海旅游中轉站周邊城市群的“后花園”,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旅游業“接二連三帶一”。其中,書峰鄉明確“郊野書峰”發展定位,主動融入北部山區旅游示范帶,突出特色產業優勢,三產融合,孵化出以福果、福禮、福技、福憶、福地為主題的“五福”鄉村振興品牌。結合旅游、研學,充分展示青黛傳統提煉及扎染文化,把農文旅作為產業振興的新引擎。 大學生助力鄉村規劃 春節臨近,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和西苑鄉聯合在西苑鄉鳳山村舉辦“寫春聯送福字,墨飄香年味濃”活動。 當日,鳳山村村部人頭攢動,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黨委委員、團委書記陳振興,學院科技開發辦公室主任程鄭毅,繪畫系講師、中書協會員張瑞敏一行鋪紙運筆,為村民書寫春聯。活動共送出100多副春聯,營造了歡樂祥和的新春氣氛。 此次活動是西苑鄉莆陽開春“藝術進鄉村,共建促振興”系列活動之一。近期,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也組織師生到西苑鄉開展書畫寫生,并開展藝術墻繪等實踐活動,讓青年學子走進鄉村,讓鄉村感受藝術文化,實現校村零距離合作。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仙游縣協調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等省內9所大學掛鉤聯系11個鄉鎮,建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每個村安排大學生對各村的村莊規劃、文旅發展、鄉村產業等進行規劃提升,為仙游縣鄉村振興出謀劃策,打造特色樣板。 上月底,在仙游縣舉行的莆陽開春文旅活動中,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的校鎮共建研究生詳細向游客推介臺灣引進的牛樟芝系列產品。福建省馬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臺農張玲惠告訴記者,福建農林大學組織寒假實踐隊來到種植基地,在12名研究生的幫助下,公司“京甫儂莊牛樟芝”公眾號順利運營,為牛樟芝產業拓寬了自媒體營銷渠道。 隨著高校青年學生實踐隊的加盟,仙游縣依托山區現有地域資源,著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大學生們深入九鯉湖、菜溪巖、仙水洋等旅游景點,為打造網紅打卡點出謀劃策,幫助鐘山鎮南興村、朗橋村,西苑鄉鳳山村,度尾鎮后埔村等地營銷“土特產”,推進鄉村旅游+產業融合,形成全景化、全覆蓋的全域旅游模式,實現共建共享共富共榮。 眼下,該縣加快推動北部山區旅游資源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促進文旅融合,讓仙游成為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洼地、投資寶地、興業福地、服務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