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花燈 2月22日(農歷正月十三)晚,楓亭鎮萬人游燈鬧元宵——霞橋“三薛”元宵游燈隊伍,走上街頭村道鬧元宵,拉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楓亭元宵游燈習俗活動的序幕。當天,央視等國家級媒體也到楓亭進行現場拍攝?;顒訉⒊掷m至農歷正月十七結束。 當晚,現場氣氛熱烈,燈光璀璨,人山人海。開場文藝表演,舞蹈《千燈愿·萬家祈》、《皂隸盛佑》、莆仙戲曲表演《蔡襄·詠茶》、十音八樂民俗表演等精彩亮相。讓人夢回大宋,感受流光溢彩,呈現給觀眾一場淋漓盡致的視覺盛宴。在楓亭蔡襄雕像前廣場上,楓亭霞橋、九社青澤亭及學士后垅等薛姓村游燈隊伍巡游,觀賞游燈的市民夾道迎接游燈隊伍,一邊拍照,一邊欣賞。裝飾精美的頭牌主匾由儀仗隊簇擁而行;車鼓隊、女子腰鼓隊穿插在各式各樣的游燈方隊之中;蜈蚣燈、“松樹傘燈”等異彩紛呈;新穎別致的“百戲彩架燈”中“薛丁山出征”、“清廉典范薛令之”、“媽祖賜?!钡热诤狭藨騽 羲嚭碗s技藝術的技巧,讓人嘆為觀止。 賞游燈,鬧元宵,一直是仙游縣楓亭人歡度元宵佳節的傳統習俗。楓亭游燈,始于宋代,迄今已有千年。相傳蔡襄回府做官時,曾倡議家鄉民眾在上元節期間仿照京師舉辦燈會踩街活動,以此祈福納祥,濃郁鄉親。明朝天順年間,楓慈溪兩岸出了陳遷、薛大豐、林蘭友、徐穉佳四人同師、同鄉、同窗、同僚的“一溪四八皂”之楓江佳話,約定從農歷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夜,由這四位朝官家鄉依次舉行夜游燈晝踩街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據考證,楓亭元宵游燈始于宋代,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楓亭志曾收錄蔡絳的詩作“香涌太平港,燈耀青螺峰”詩句,描繪了當時楓亭元宵游燈的盛況。 楓亭元宵游燈匯集了篝火、社火、放燈、游神、古巫、儺舞等多種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糅合當地民間的燈藝、曲藝、舞蹈、歷史文化、十音八樂、戲劇和雜技等各類藝術,并以游動的方式進行體現,從而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展示了“十里不同風,一村一習俗”,也形成了莆田獨有的“元宵月”節俗。 據霞橋靈慈廟董事長薛鵬海介紹,今年的霞橋“三薛”元宵游燈,深入挖掘“一溪四八皂”、太平港等當地特色文化,“萬商云集太平港”“一溪四八皂”“媽祖賜?!薄熬鄯逋ぁ薄褒堉壑l”等首次亮相,薈萃楓亭五宮特色花燈,規模更大、花樣更多,巧集百工,競相輝映,歡迎四方游客來楓亭,鬧元宵,共賞華燈宴,共慶團圓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