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放眼望去,田野一片青綠。 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圖為工作人員利用互聯網實時監測農業大棚情況。 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仙游縣作為農業大縣,勇立數農融合潮頭,以數字化賦能、智能化管理,抓好智慧農業生產,在“新質生產力”上持續發力,寄望秋收好“豐”景。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重,糧食是民生根本。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指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發展智慧農業”。 驚蟄已過,萬物復蘇。仙游縣多山,又是木蘭溪源頭和上游所在地,生態條件優越,是全省糧食主銷區之一。該縣不誤農時不誤春,通過數農融合抓好智慧農業生產,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種子,奮力實現農業“開門紅”“開門穩”。 智能化育秧提效 人勤春早育苗忙。連日來,在仙游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農機轟鳴、農民忙碌,一幅生動的春耕圖景徐徐鋪展。 在賴店鎮富洋農機專業合作社,一條智能化育秧流水線有序運轉。放秧盤、放有機土、播種、覆土、疊盤,以往需要人工完成的多個環節,現在全部流水線自動操作。 合作社理事傅富鳳介紹,這里培育的早稻是甬優4949品種,株型緊湊,株高適中,能抗臺風,優質高產,每畝濕谷產量不低于750公斤。 記者了解到,合作社按種糧大戶、家庭農場“下單”育秧,目前已接早稻訂單4000畝,中稻1000多畝,晚稻1000多畝。 室外,一盤盤秧苗搭乘運輸機,在軌道輸送下穿行田間,被工人們放進田里煉苗。放眼望去,一片青綠,生機盎然。 “合作社有高速插秧機、秧盤播種成套設備、植保機械、抽水設備,糧食烘干機等,播種、耕作、插秧、植保防治、收割、烘干、加工,一條龍機械化。”玉山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林麗說,合作社為仙游縣域及附近的農業主體開展農機服務,解決農忙時勞動力不足、傳統耕作方式勞動強度大等問題。 眼下,仙游縣共有5家工廠化育秧點。在位于賴店鎮留仙村田頭的晉龍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記者看到,育秧流水線只需二三秒,便“吐”出制好的秧盤。今年該合作社可育插秧面積2000多畝。此外,楓亭鎮山頭村的坤旺農機專業合作社、園莊鎮塔兜村的福臨門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鐘山鎮塔東溪村的輝林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條育秧流水線,可為附近村莊6000多畝的稻田提供秧苗。 “今年力爭全縣糧食播種面積達20.7萬畝、總產量8.62萬噸。”仙游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呂清水介紹,其中春糧面積1.19萬畝、產量0.35萬噸;夏糧面積6.79畝、產量2.84萬噸;秋糧面積12.72萬畝、產量5.43萬噸。對照目標任務,縣里及時將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層層分解,分品種、分季節細化到鄉到村。 為大面積提高單產,縣里通過智慧農業開辟新路,推廣糧食關鍵增產技術,建立優質稻、優質甘薯等新品種展示示范片。在水稻種植中,重點推廣疊盤暗化育秧、水稻全程機械化生產、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生產等技術,推動糧食生產降低成本、提質增收。 該縣還扎實推進糧食生產領域“機器換人”和全程機械化,將機械化技術貫穿農作物耕、種、管、收等各個環節,推動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效率提高,帶來農業技術革新和生產力不斷提高,促進農業經營模式產生深刻變化。 物聯網培育種苗 地處賴店鎮羅峰村的福建省意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科技型現代種業企業,被確定為“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福建省級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中心”和“茄果類蔬菜科技小院”。走進該公司生產基地,智能日光溫室大棚里,一個電子屏滾動播報溫度、濕度、光照等實況。一盤盤秧苗青翠欲滴、長勢喜人,工人們穿梭其間,澆水、打藥。 發展智慧農業是大勢所趨。秧好一半禾,苗壯一半產。“我們采用物聯網中控系統,把氣溫調整到最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確保種苗高產。”該公司種苗部經理陳金偉說,如今一部手機就能遠程監控種苗成長情況,智慧裝備智能溫控,讓種苗“住”進“安心房”。 “今年春季,基地種植500多萬株工業辣椒苗,供應云南、貴州。”陳金偉說,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開展工業辣椒全產業鏈運營,統一供種供苗、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購辣椒,進行深加工生產辣椒精,從第一產業跨進第二產業。 意達公司是仙游縣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各項技術投用,仙游縣在農業領域廣泛應用物聯網技術,因地制宜賦能強農工作。2021年全縣新增度尾兄弟家庭農場、莊園新農林專業合作社、興泰莊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3家物聯網農業龍頭企業;2022年全縣又新增溪口玉水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上縣果樹專業合作社、仙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3家物聯網農業龍頭企業;2023年天恩農業專業合作社進入了物聯網農業龍頭企業行列。 科技興農促振興 3月5日,2024年仙游縣農資科技下鄉活動啟動,農業專家、科特派現場宣傳科技興農知識,為農民答疑解惑,現場接受咨詢300余人次。 仙游縣高度重視科技興農強農,加強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用科技手段夯實糧食生產根基。去年,該縣深入開展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新增耕整地機械219臺、種植機械63臺、田間管理機械533臺,推廣鋪設農用運輸軌道44公里;主要農機服務主體均接入莆田市智慧農機平臺,實現對農業機械進行監管和數據管理。 依托首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和省級物聯網應用基地,加速實現種苗生產科研全產業鏈數字化,培育高辣度工業辣椒品種,提升省級文旦柚產業園年產量,形成良好的產業輻射帶動作用。 眼下“書峰枇杷”開始采摘,書峰鄉重視數字賦能,引進物流平臺公司“果之道”,解決了銷售難、寄遞貴、寄遞損傷嚴重等問題。在外書峰人通過手機可以購買、銷售書峰枇杷,在家書峰人在書峰寄遞新鮮枇杷,實現了線上、線下操作分離的營銷模式。同時通過智慧物流快遞自助攬收點數據收集,可以提供枇杷寄售城市、客戶年齡等市場分析數據,準確畫出書峰枇杷的消費者畫像,幫助果農捕捉市場需求、精準銷售,拓寬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利用數字技術賦能農產品營銷,能克服傳統營銷方式的不足,使農業生產鏈、加工鏈向銷售鏈延伸,提升農產品價值。”呂清水表示。 下一步,仙游縣將以更高水平、更寬視野、更新模式謀劃科技興農強農,不斷提高農業科技運用成果,推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讓“新質生產力”在這片農業沃土生根發芽,惠農利民,為鄉村振興添“底氣”、提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