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涵江區城北工業園,與周邊的華佳彩、合力泰等企業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配套。 華佳彩參與申報的四款中尺寸金屬氧化物產品榮獲國際顯示技術創新大獎“一金三銀”四大獎項,鉅能電力刷新量產異質結電池轉換效率的全國紀錄,依噸多層電路多項自主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在莆田這片熱土上,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步履鏗鏘有力。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我市瞄準前沿,通過實施“增芯強屏”戰略,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頻頻發力,培育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應用電子等七大細分產業,形成了“一中心兩基地”發展布局,攀“高”逐“新”,聚“鏈”成群,鉚足干勁繪制出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路線圖”。 串珠成鏈精彩蝶變 從“小而弱”到“大而強”,從勞動密集到機器代工,從制造到智造,從簡單組裝到產業集群……這是莆田電子信息產業從“點上開花”到“串珠成鏈”的發展軌跡。 作為我市老牌產業,電子信息行業起步雖早,但發展慢。上世紀80年代,莆田的電子廠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依靠勞動力廉價優勢,主要代工生產計算器、電子表等產品,占據當時香港市場80%的份額。但由于產品更新換代緩慢,導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漸喪失了產業優勢。 隨著5G時代到來,我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搶抓戰略機遇,彎道超車,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重點發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產品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逐步發展高端液晶顯示器、覆銅板等多樣化產品,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總“量”擴大的同時,更加重視“質”的提升,華佳彩、福聯、鉅能等一批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的電子信息企業成為莆田創新矩陣中的重要力量,讓電子信息這顆“種子”在莆田沃土上漸漸長成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 在第十二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新一代信息技術全國賽上,業內400多家企業同臺競技,涵江區依噸多層電路有限公司攜“精密高速高頻印制電路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優秀企業獎”,實現了莆田零的突破。公司技術總監鄧毅說,項目運用多項創新技術,產品可應用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無人駕駛汽車等新興產業,耀眼實力是依噸“出圈”的底氣和優勢。 這家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自2015年創立以來,借智登高,與中國工程院、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蹇錫高及其創新團隊實現“雙向奔赴”,解決了無線通信向高頻化發展的“卡脖子”問題,實現關鍵技術100%自主可控,并打破長期以來由外國巨頭壟斷的局面,在電子信息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作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依噸先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個、國家標準5個、軍工標準4個、行業標準1個。先后申請受理發明專利19個、實用新型專利40個、軟件著作4個,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率先邁向工業4.0時代。 老牌企業的創新能力令人贊嘆,新銳企業也一樣不容小覷。去年,全市新增安特、超威等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及澳普物聯、中光科技等7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德信電子、飛陽光電等5家企業獲省科技小巨人企業研發投入獎勵,福瑞科技、勁得能源等3家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建圈強鏈集群發展 連日來,位于城廂區華亭鎮樟塘村的中電科創城核心區項目建設戰猶酣:塔吊林立來回轉動,運輸車輛頻繁穿梭,近百名工人忙碌作業,一派只爭朝夕加油干的奮斗景象。城廂區國投集團總經理許陽升介紹,中電科創城是市委、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的重點戰略合作項目,總投資60億元,由先導區和核心區組成,建設以軟件服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園區。其中,先導區已入駐企業45家,初步形成科創產業集群。核心區正對接航天宏圖無人機基地等16個儲備項目,打造以軟件服務、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為支撐的產業融合示范區。 涵江區城北工業園可望實現年產值約80億元、年納稅超2億元,是我市不斷塑造新動能、新優勢的強大引擎。目前已吸引20多家企業入駐,將重點推進SMT產業園、北斗產業園、智慧顯示配套產業園等建設,高質量發展電子信息等產業,與周邊的華佳彩、合力泰等企業形成產業鏈上下游配套。 眼下,我市以“鄰里化布局”強化補鏈延鏈強鏈,仙游仙港電子信息產業園等一個個“半小時”配套圈的產業園,其發展模式正在莆田各縣區開花,是我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的縮影,為打造匠心智造產業新城提供科技支撐。 建圈強鏈,聚鏈成群。市工信局電子信息科負責人郭俊說,莆田是少有的既有芯又有屏的城市,近幾年落地的福聯砷化鎵芯片、元生智匯智能終端、三利譜寬幅偏光片、大唐網絡5G微基站等龍頭項目產能不斷釋放,推進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化,讓我市搭乘上新時代前進的快車,形成特色突出、優勢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格局。 精準服務暖心護航 一個項目從立項、開工到投產,至少需要兩年時間,特別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產品更新換代快,這個時間對企業來說等不得。 土地資源是項目落地的核心要素,更是推動產業升級的空間載體。聯東U谷·涵江海峽智造產業谷項目是我市通過盤活閑置低效用地進行“騰空換鳥”的一個典型例子。聯東集團是全國產業園區運營服務領軍企業,政府從中搭橋,攻克一系列難題,促使該地塊原業主海峽紡織公司與聯東集團開展合作,共同參與項目開發。 聯東集團投資發展中心高級投資總監賈義正介紹,項目計劃總投資35億元,占地面積約17.3萬平方米,是聯東集團在福建占地規模最大的項目。項目結合莆田產業基礎,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產業鏈,將建設標準化廠房、產業服務大廈及配套設施,打造智慧化、標準化、現代化的產業園區。目前,項目已開工建設,計劃引入超50家企業。 聚起電子信息產業的“強磁場”,需要高效貼心的服務保障。全市多部門聯合組建工作專班,定期開展電子信息企業困難問題大調查、大梳理實地走訪活動,把工作地點搬進企業,雙腳駐扎在車間,一對一“保姆式”服務,把“企業事”當成“自家事”,排憂解難,讓企業“輕裝上陣”。 “增資擴產的用地問題解決了,真是幫了我們大忙?!薄盀槟銈兊墓ぷ髁Χ燃柏熑涡狞c贊。”……涵江區組建“工業企業工作微信群”,惠企政策群里發、解讀受理專人做,涉企難題隨時問、提級破解提效率,監測調度聚力抓、政企同心渡難關。城廂區梳理出“服務清單”,推行政策找企、服務上門模式,“點對點”精準推送,確保企業應享、快享、盡享。 我市多舉措齊發力見實效,成功推動解決華佳彩土地證合并;幫助對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訂單式員工培訓,去年共幫助企業培訓100名員工;幫助福聯引進可轉債專項基金投資,穩定核心管理團隊;助力安特企業加快災后復工復產,及時撥付財政資金;幫助依噸、安特等企業對接省內市場,取得一定成效。 當下,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循著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穩步前行,以更堅定的信心、更堅實的底氣、更堅韌的腳步,勇毅前行,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短評 塑造發展新動能 萬物向“新”,聚勢而生。隨著經濟社會智能化、融合化、綠色化發展進程加快,電子信息產業賦能百行千業的速度、深度、廣度持續加強,特別是在光伏、新能源汽車電子等細分產業帶動下,電子信息技術已成為實現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性支撐。 電子信息產業既是高新技術產業,同時也是技術更迭頻繁、企業淘汰率高的產業,科技創新顯得尤為重要。要想搶占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先機,離不開“新質生產力”的培養,其關鍵還是要依靠技術創新。 當前,我市通過加大產學研深度融合,全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推進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不斷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優化配置創新資源,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