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員工在認真編織繩結。 近日,記者來到福建省柒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傳統手工編繩技藝非遺傳習所,許多員工正在編繩,細細的棉線經過他們雙手編織,變成各種栩栩如生的圖案。 結繩技藝是一項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手工藝,利用各種彩繩編織出不同樣式和寓意的繩結,既鍛煉動手能力,又傳承文化傳統。福建省柒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相鋒出生于仙游縣西苑鄉前洋村,從小對這項技藝耳濡目染。每逢鄉村宮廟祭祀、起厝落梁,他都能看到母親巧手所編織的各式繩結。 為保護傳統結繩技藝,2010年,26歲的李相鋒辭別高薪的互聯網行業,回到家鄉仙游,跟隨當地村民虛心求學結繩技藝。由于沒有文字記載,全憑手口相傳,李相鋒一點一滴地研習編織技法,同時將編織技藝進行分類匯總,不斷總結經驗,進行詳細記錄。 如今,李相鋒所研發創作的繩結產品多達1000余種,有用于各種服飾的壓襟、背云,也有用于裝飾的家居掛飾、扇墜、車掛等。首飾、衣服、室內陳設物品等都可以搭配手工繩結,增添喜慶吉祥的寓意。 “既做守藝人,也做傳藝人,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傳承結繩技藝的隊伍。”李相鋒說道。眼下,他通過以“飾品+繩結藝術”的方式,教更多的人們學習結繩技藝,培養了一大批繩藝技術人才。他表示,將憑著這份熱愛,讓傳統結繩技藝回歸生活、融入生活、融入百姓,使結繩技藝變得更為實用、適用,也希望透過小小的繩結本身,讓大家看到傳統藝術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