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激活文化基因,推進“文物+旅游”“非遺+旅游”,打造全省首個“非遺一條街”。圖為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文旅業態豐富,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全媒體記者 陳斌 攝 莆田市榮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館,市博物館入圍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這就是莆田”數字文旅平臺入選2023全國旅游公共服務優秀案例,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入選2023中國旅游產業影響力案例……一張張靚麗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區域品牌文化品位“拔節”向上,激活莆田文旅“一池春水”,讓靈秀莆田散發更耀眼的光芒,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近年來,我市以創新文旅融合機制為抓手,做熱市場、做活業態、做強鏈條,推動文旅經濟走出“供需兩旺、高開高走”的發展態勢。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市接待旅游總人數2980.19萬人次、比增48.7%,實現旅游總收入229.44億元、比增57.6%。 優化產業布局 招商賦能強鏈 開展“莆田市長帶你游”活動,提高了關注度,帶來了流量,形成了聲勢;推出“莆陽開春”“莆陽爽夏”“莆陽賞秋”系列文旅活動,全網總曝光量超1億人次;央視《非遺里的中國》《山水間的家》《三餐四季》等熱播;發布莆田城市LOGO,策劃推出100余條旅游線路……盤點2023年我市文旅經濟,莆田元素“熱辣滾燙”,“出圈”出彩。在各大主流媒體、社交平臺上,我市通過開展“大宣傳”、辦好“大活動”等方式推介引流、聚集人氣、做熱市場。 文旅市場熱度的背后,是我市持續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取得的成效。明確目標定位,優化發展布局,策劃生成項目,讓文旅經濟迸發更加強勁的勢頭。 “文旅是莆田的一張靚麗名片,事關群眾福祉,‘怎么做都不過分,老百姓總是受益的’?!薄捌翁飻埳剿摹⒌萌宋闹畡?,發展文旅經濟大有可為、恰逢其時。”市委書記付朝陽在謀劃、部署、調度我市文旅經濟工作時如是說,為新形勢下文旅經濟發展定向引航。據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莊金清介紹,結合市委、市政府“一五二三四”工作部署,我市聚焦“媽祖故里靈秀莆田”文旅定位,加快構建“1246”發展思路和布局。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和旅游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主要領導堅持俯下身子抓產業,推動文旅經濟產業鏈強核提質、上拓下展。聚焦木蘭溪和媽祖文化兩大品牌,打造濱海休閑旅游帶、歷史文化名城景觀帶、北部山脈生態旅游帶三條文旅景觀帶,從空間和產業方向謀劃布局了文旅經濟新路徑。通過整合山區與沿海、自然與人文、城市與鄉村文旅資源,推動串珠成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 項目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文化旅游開發離不開項目支撐。去年,圍繞木蘭溪、生態綠心、1號濱海風景道等特色資源稟賦,我市策劃推出20個龍頭型、旗艦型文旅招商項目。大型木雕《京杭大運河》《百里蘭溪圖》文旅融合項目、仙北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等24個新簽約項目落地,開工率50%。全年實施重點文旅項目42個,跟蹤推進在建文旅項目18個,投資完成率106%。 招商賦能,項目支撐,集群成鏈,持續凝聚起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聚焦市場主體積蓄發展優勢 3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99家企業和單位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名單,我市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上榜,成為全省紅木家具行業唯一入選單位。依托“仙游古典家具制作技藝”,三福集團利用“非遺+文旅”的模式,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文旅深度融合。 昨日,記者在我省首批觀光工廠三福工藝園內看到,“福字紋”“福壽圖”“五福(蝠)臨門”等“?!敝黝}紅木家具琳瑯滿目、美輪美奐。游客們或通過全息投影、環幕大屏沉浸式體驗紅木發展歷史,或走進觀光走廊了解紅木家具制作流程,領略“仙作”非遺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 “深度融合、雙向賦能的發展模式,讓企業在助力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堅持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比K囆g館管理中心總監林玉珊說,我市文旅部門在非遺傳承保護扶助資金、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還結合非遺特色將企業納入工業旅游的經典路線,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和客戶前來參觀、購物。 據介紹,為了做大做強文旅市場主體,我市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臺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23條”,文旅消費年行動“12條”、釋放文旅消費潛力“20條”、促進莆仙戲高質量發展“13條”、促進民宿高質量發展“7條”等系列政策措施,重新制定文旅行業“白名單”企業準入條件,公布“白名單”企業41家、“白名單”重點支持企業4家,新增規上企業7家,協助11家企業獲得貸款1.38億元。同時,加大梯次培育力度,重點抓現代演藝、數字文化、特色文創、工美非遺、景區餐飲住宿、溫泉康體等市場主體培育。目前,在庫規上文旅企業188家,市場主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我市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豐富文旅業態釋放消費活力 瓣香湄洲。輪渡上島,晨拜祖廟媽祖祈福,騎行觀看海上日出、樂游鵝尾山神石園,觀賞精彩文藝演出,近距離、沉浸式感受媽祖文化熱潮。 尋跡古巷。夜入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漫步于騎樓連廊間,看油紙燈籠搖曳生輝,從品鑒、體驗紅團等傳統小吃、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中窺見古城風貌。 泛舟溪上。從北大村起航,乘坐“水上巴士”沿著綬溪、城涵河道航道徐行,往返于歷史文化村落洋尾、東陽、延壽,置身生態綠心,品味荔林水鄉的獨特韻味。 指尖云游。上“云端”觀看工藝美術慢播,領略匠人們精湛的傳統雕刻技藝,見證曠世巨作《京杭大運河》木雕的誕生。 …… 節假日期間,我市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獨特的消費場景,吸引著市民走出家門、游客前來“打卡”,感受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沉淀、輕盈的青春活力。 “立足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等特點,把文化元素有機植入旅游產品,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構建文旅發展新業態,孕育旅游經濟新動能?!鼻f金清介紹,我市著力激活文化基因,推進“文物+旅游”“非遺+旅游”,集非遺市集、民俗演藝、非遺美食等于一體,打造全省首個“非遺一條街”;創新文化賦能,三清殿莆仙戲傳習所開展沉浸式演出48場、非遺研學30場;以百姓大舞臺、鄉村“村晚”等品牌活動為引領,舉辦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865場次。積極拓展文旅業態,實施綠心綜合開發,利用綠心水系河道資源,串聯推出5條“水上巴士”航線,培育集觀光、文化、休閑等于一體的荔林水鄉生態旅游新業態。此外,還推動九鯉湖—九龍谷融合發展,霞客古道互聯互通,實現兩大景區資源共享;開發“金秋水韻·月下白塘”國風主題游園會等沉浸式體驗式項目;開拓“福往福來”湄洲島至南日島海上旅游精品線路。 我市將堅持龍頭帶動、全域推進,深挖內核、打造高地,做精產品、做足特色、做好生態、做強產業、做優服務,搶占新賽道、尋求新突破,著力提升文化影響力、旅游吸引力、產品供給力、產業競爭力,力爭全市接待旅游總人數、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20%以上,為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貢獻莆田力量。 短評 激活文旅發展潛力 文旅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富民產業、幸福產業。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深度融合,既是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的必然要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要。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正當其時、恰逢其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莆田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優勢條件,發展文旅經濟大有可為。在資源開發、配套供給、文旅品牌等方面,持續挖掘盤活媽祖文化、木蘭溪等特色優質資源,做好“+文旅”“文旅+”文章,構建主題明確、定位清晰的“旅游廊帶”,推出一批特色鮮明的主題旅游線路和景區,打響區域特色旅游IP。創新營銷手段,引燃文旅“熱點”“引爆點”,變線上“流量”為線下“游量”,完善“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配套,打造旅游消費升級版,讓百姓感受家門口的福祉,吸引更多游客到莆田來尋找“詩和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