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裁切機器人 鞋服產業是我縣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我縣以“中國好鞋、仙游智造”為發展目標,積極搭建平臺,挖掘產業智能制造,培育品牌潛力,優化發展環境,帶動產業技術、產品、營銷、管理全方位創新,加速鞋服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全縣擁有規上鞋服紡織工業企業72家,其中,鞋業鞋材企業60家、紡織服裝企業12家。2023年,我縣鞋服產業累計完成產值183.5億元,占全縣規模工業產值的29.4%;累計創稅36899.6萬元,比增39.8%。 ■智造發力創新升級 4月16日,記者來到位于仙游經濟開發區的協誠鞋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只見工人將鞋材放進臺面,自動沖裁機便能按照預設的指令在短時間內精準剪裁出鞋面和鞋底。 “公司近幾年持續加大投入,引進自動化設備,以自動切割機為例,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產能也大幅提升,日產量可達到1-2萬雙。”莆田市協誠鞋業有限公司副總助理熊萬祥告訴記者。除此之外,車間內的自動化倉儲也是一大亮點,通過揀貨員輸送指令,倉儲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入庫、揀選、搬運、補貨、分揀、出庫等功能,實現全流程智能化。 從前端產品的規劃生產,到倉儲物流的布局管理,協誠鞋業不斷強化創新驅動、推進轉型升級,而這只是仙游鞋服產業“智改數轉”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深入開展“創新創優創強”活動,引導鞋服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創建研發創新平臺,攻克運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并邀請行業專家和數字專員開展企業診斷服務,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推進企業“智改數轉”。目前,整個產業擁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 ■品牌鑄力做大做強 產品的生命力不僅體現在系統化、數字化、一體化等技術支持上,還藏在品牌的打造與研發里。 位于賴店鎮的新協勝鞋業有限公司是仙游鞋業龍頭企業之一。新協勝鞋業董事長特助董經軍告訴記者,前幾年通過產值對比,企業將打造自主品牌作為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于是,去年5月,新協勝斥資2000萬美元對英國Norman Walsh全球品牌及全渠道進行收購,意愿打造Walsh“1+N”國際品牌孵化基地。此外,新協勝還在加拿大注冊了“PINNIP”品牌,該品牌被授權使用“莆田好鞋”商標。 近年來,我縣在加快“數智化”轉型的同時,不斷探索“品牌孵化+智能制造”新模式,鼓勵優勢鞋企策劃運營自主品牌,嫁接并購國際高端品牌,逐步擺脫代工模式,促進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發展,做大做強企業,做優做響品牌。 截至目前,全縣鞋服紡織產業創建自主品牌的企業有8家,擁有自主品牌13個,獲評中國名牌產品1項、中國馳名商標1件,已加入“莆田鞋”商標授權商名錄庫的企業有3家。2023年,我縣自主品牌鞋銷售量約70萬雙、銷售額超2.7億元。 ■保障有力發展提速 當然,要推動產業升級走向成熟階段,光靠企業自身遠遠不夠。近年來,我縣通過實施“騰籠換鳥、空間換地”破解用地難題,盤活提升低效用地和閑置廠房,推動引進新項目,集聚優質企業,讓土地煥發新活力。 在仙游經濟開發區鞋服標準化產業園,一幢幢高大的廠房拔地而起,研發樓、人才公寓、立體停車庫等各項配套一應俱全。據悉,該產業園由正和肥料舊廠房收儲改建,已建成投用10幢鞋業標準化廠房,占地約6.67公頃、總建筑面積近11萬平方米。目前已招引嘉適步、輝騰鞋材等企業入駐。 “我們公司是去年7月份入駐這個產業園,目前主要是鞋子的配套中心在這里。”嘉適步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遠征告訴記者,得益于縣政府出臺的租金補助、人才培育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不僅減輕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壓力,更為企業吸引了大量高素質人才。“我們計劃進一步完善鞋業配套供應鏈,擴大在園區內的租賃規模,承租更多廠房以滿足生產需求,推動企業長遠發展。”許遠征如是說。 不僅如此,我縣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創新推廣工業項目“五證同發、五優服務”模式,做到“交地即交證、交證即開工”,全力助推工業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打造優化營商環境的新高地。 今年1月份,位于郊尾鎮的祥麟鞋服研發中心暨生產基地項目便是搭上這趟省時省力的“順風車”。 據悉,自該項目簽約后,縣發改、自然資源、住建等單位及屬地鄉鎮提前介入、主動服務,支持并指導企業先行開展各項前期工作,并在項目提交申請當天便發出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和消防審批意見,實現“三證同發”,讓項目提早開工。據福建祥麟鞋業有限公司經理劉榕賢介紹,該項目計劃明年6月竣工,明年年底實現投產,整體投產后預計年產量可達到800萬雙成品鞋。 政策、資金、用地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傾斜支持,共同為我縣鞋服產業鋪設了一條高速發展的“黃金通道”,推動仙游鞋服產業走上“快車道”,跑出仙游工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