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云威客互聯網平臺實現精準匹配,釋放創新創業活力。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工人把一粒粒紗線放置在全自動編織袋包裝生產線上。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仙游縣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快數字賦能產業升級,促進網絡電商和平臺經濟穩步增長,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搶占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從“互聯網+”到“5G+”再到“人工智能+”,奔涌不息的數字革命浪潮,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產業空間巨大,潛力無限。 向“數”而行,蓄“勢”向新。仙游縣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引入仙游縣智算中心、中國聯通東南研究院莆田分院等項目,成立仙游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新質生產力。開展“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專項行動,打造省級農業物聯網基地,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打造“數智+工業”企業 在仙游經濟開發區的福建益明紡織有限公司車間內,一條全自動編織袋包裝生產線飛速運轉。工人把一粒粒紗線放置在機器上,紗線隨著流水線自動進入貼標、入袋、封包、捆帶、貼外標等各個環節,最后由碼垛機器人抓取并整齊碼放。 “以前,裝卸搬運需要密集的勞動力。如今引進自動碼垛機器人,能快速分類分揀、有序排列,比人工碼放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車間主管桑鳳珍說,機器代工后,不僅緩解企業用工緊缺問題,也降低人力成本。 “用全自動包裝機、碼垛機器人等智能設備后,實現智能化搬運、自動化包裝,車間工人從原本8個人減少到只需1名放線工人。”該公司生產計劃部經理李建偉介紹,這條全自動包裝生產線可以無人值守、連續操作,綜合包裝效率大大提升。 福建益明紡織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滌綸絲、滌綸線、鞋帶等紡織產品,銷往國內及南亞、歐美市場。作為國內紡織紗線染織領域的龍頭企業,該公司推動智能化制造、數字化管理,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發標簽智能打印、掃碼入庫軟件、智能化排缸屏投、全自動掃碼報工、無感報工等信息化模塊,并聘請3名數字化程序員,開展智慧車間建設。 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破解企業“不敢轉、不愿轉、不能轉、不會轉”難題,仙游縣聯合軟件服務商、電信運營商等機構,開展10多場培訓活動,受益193人次。開展“千員萬企”數字化診斷專項行動,累計選派28名數字專員服務29家規上工業企業。 仙游縣工信局創新股負責人黃異煒介紹,縣里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實施數字化技術改造,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建設,著力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標桿企業和5G全連接工廠,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用好“優勢產業+平臺”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仙游縣用好“優勢產業+平臺”發展模式,培育創新企業,取得成效。其中,國投云信入選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未來獨角獸”企業,智云威客入選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領域“瞪羚”企業。 “一批舊的腳手架,如果當廢品回收,價格低廉。但是如果把信息上傳平臺,就能精準查找匹配供需雙方,使得這些設備得到有效利用。”昨日,在智云威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王智旭向記者介紹。 成立于2019年的智云威客(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平臺經濟,通過自主研發的智云威客平臺,為企業和個體經營者提供共享經濟綜合服務,業務涉及工程、設計、軟件開發等。“以往承包一個工程,要找腳手架、挖掘機等多個合作方,現在一個平臺就能搞定。”王智旭介紹,平臺為入駐的企業和個人建立數據庫,供需雙方在線上精準匹配,使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仙游縣數字經濟發展較早,當前,該縣依托工藝美術產業優勢,做優仙游抖音直播基地、京東(仙游)數字經濟產業園等直播基地,構建網絡銷售直播生態。下一步,該縣將深化“優勢產業+平臺”發展模式,推進“品質仙貨”電商供應鏈共享選品平臺、全國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福建省)中心、數字貨運平臺等創新平臺落地建設。 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 仙游縣山環水抱,作為農業大縣,該縣勇立數農融合潮頭,以數字化賦能、智能化管理,抓好智慧農業生產,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持續發力,寄望秋收好“豐”景。 6月6日,仙游縣溪口玉水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莊慕玉看向窗外漫山的文旦柚樹,輕點手機“云智能”軟件,啟動自動噴灌系統,頓時水花噴灑,自動澆灌柚樹。 “以前管理人員翻山越嶺,灌溉一次要耗費8小時。”莊慕玉說,現在室內就能操作手機,實現節水灌溉。 溪口玉水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350畝文旦柚、20畝桔柚、20畝蘆柑,灌溉水源來自海拔500米的山泉水。合作社在海拔350米的山頭,建了2個蓄水池,收集山泉水,并安裝物聯網系統,通過農業物聯網云平臺,果園的溫度、濕度、光照、土壤pH值等數值精準呈現。去年,合作社文旦柚產量同比增長30%,效益達100萬元。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新技術的應用,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為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仙游縣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圍繞文旦柚、枇杷等特色優勢產業,完成溪口玉水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上縣果樹專業合作社、仙游縣仙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6家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 地處仙游縣東北部山區的鐘山鎮,素有“山區小平原”之稱,是仙游縣單季稻的重要生產區。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該鎮用數字“引擎”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我們在南興、東溪設置了兩個數字田間監測站,實時監測降雨、土壤酸堿度、病蟲害監測等情況。”鐘山鎮鄉村振興發展中心主任蔡梅欽說,通過收集田間農作物生長數據,及時掌握農作物生長趨勢,助力糧食增產增收。 鐘山鎮把智慧農業作為產業優先發展方向,積極推廣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構建農業數字化的產業鏈數據。以“千萬工程”為引領,該鎮走出了一條有產業、有顏值、有秩序、有活力的特色鄉村振興之路。 在鐘山鎮興泰莊園果園內,通過水肥一體化建設和果園物聯網建設實現環境監控、農情監測預警、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等數字化管理。在鐘山鎮南興村共享智慧農田里,安裝了溫濕度、風力等田間監測設備和監控攝像頭,建立農田信息化平臺,實現水稻“云耕種”…… “數字+”是潮流,更是鄉村振興的新引擎。鐘山鎮探索文旅領域“數字+”模式,在南興村試點開發“VR南興”小程序,推出“稻曉興尋親記”鄉村劇本游活動,開展“一畝田”“一片林”“一間房”線上線下認領、管理模式,讓更多人了解南興、體驗農耕文化。“數字+文旅”的巧妙融合,為農耕文化賦能的同時,也開啟鄉村振興跨界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 提“智”上新,加“數”前行。仙游縣依靠數字技術、數字能力、數字創新,加快驅動數字產業生態,激發數字經濟活力,推動數字賦能產業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