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將農文旅融合發展與古村落保護、傳承、利用相結合,叫響“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等國家級金字招牌,打造國內興泰文化、莆田耕讀文化、古寨防御文化研究中心和古村落體驗基地,著力建設集田園景觀、山水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的美麗鄉村康養福地。 打造詩意田園生活 濟川村黨支部書記林建華介紹,該村盤活山地資源,利用數千畝天然林,規劃建設自然田園生態區,建成千畝櫻花基地,打造“養心、養身、養靈”的耕讀養生小鎮。村里大力發展油茶、筍干等土特產品,進行統購統銷,注冊商標,提高收益;建成百畝油茶產業基地,村集體收入年可增收5萬元。目前,每月接待游客約3000人次,每天均有外地游客自駕或組團來打卡,帶動就業200余人。2023年,村集體收入達26萬元。 因地就勢,因勢造景。濟川村利用周邊山林資源規劃了萬畝櫻花園林景觀帶。隨著田園景觀建設的持續推進,“慢牽欲傍櫻桃泊,借問誰家花最紅”的浪漫場景將在這里上演,呈現“來春千萬朵”的美景。 隨著櫻花和油菜花不斷鋪展,濟川村策劃創建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項目,推進田園資源整合,規劃建設休閑農業觀光基地,將田園景觀與古老民居串珠成鏈,讓游客體驗陶淵明詩中的田園生活。 暢享高峽平湖之旅 “信步村頂龍頭寨,方知濟川風景美。”爬上龍頭寨,遙遙可見的筆架山,是濟川第一峰。 筆架山下,一條名叫粗溪的溪流從西向東奔流而去,水中有兩塊巨石相依。在濟川村尾,禹門三級浪是一處氣勢磅礴的多級瀑布巖。濟水經青龍橋下流至此,跌下層巖,層層疊疊奔騰而來,故有“三級浪”之稱。 村東北高峽出平湖的金鐘水庫,被譽為莆仙“第二水缸”。金鐘水庫所在的粗溪,是莆仙主要溫泉帶之一。該村規劃投資開發建設溫泉休閑療養中心、游泳池、水上樂園等休閑娛樂項目。從福州前來旅游的林先生高興地說:“通過沈海復線高速、莆炎高速、菜溪收費站、鐘石線,從福州到濟川往返2個小時,周五下班后開車到濟川泡溫泉,回福州過夜生活還算早。” 傳承千年氤氳文脈 濟川村是一個有2000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山間分布著宋代天堂宮、古橋、古井以及云頂巖、狀元亭、鄭氏書堂遺址、林于茂故居等眾多自然和人文景觀,散發著濃濃的歷史文化氣息。 明代戶部官員林于茂故居坐落在濟川青松自然村,是濟川古民居群建筑特色的代表。該屋建于明萬歷年間,由上下廳及十三間房等組成,建筑精美,距今已有470多年。村里因地制宜將林于茂故居修繕改造為濟川村史館,成為游客網紅打卡點。 這些年,村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力發展古村民宿,修繕提升古民居建筑,先后投資約450萬元修繕槍樓、拾德堂、云潭明代古厝等6幢傳統建筑。村里先后實施公路拓寬硬化、溪流整治、文體廣場、幸福院、衛生所、公廁、停車場、休閑亭、影劇院等30多個基礎設施項目,讓傳統古民居煥發生機。 如今,濟川村6萬平方米的明清山樓式民居與當地的生態田園山水風光,構成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多方籌措項目資金7000萬元,建設濟川新時代農村社區省級樣板項目,預計今年國慶節交付使用。 在眾多文物古跡與風景名勝簇擁下,濟川成為我市唯一的一個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村鎮”“國家森林鄉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五大“國字號”金字招牌于一身的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