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暑期了,我們帶著孩子來鄉間采摘游。去年來過,從城里開車過來只要半小時,很方便。”7月2日,仙游縣鯉城街道居民謝冰冰和2個閨蜜帶著孩子們,自駕來到度尾鎮云水村的正宇生態農業基地采摘火龍果。這個基地種植的“吃”火龍果的火龍果迎來今年首批成熟期,批發商和游客紛至沓來。 只見一輛輛單軌“小火車”緩緩行駛在300畝火龍果園里,數名戴斗笠的村婦手持剪子,將枝頭上一個個碩大飽滿的火龍果剪下,放入車上的筐中,“小火車”自動運往分揀處。在自動分揀機的輔助下,火龍果快速地分品級,一旁的工人們熟練地包裝裝箱,交給收購商,發往省內各地。 莆田正宇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正禹介紹,2016年,該基地從臺灣引進“皇冠”系列火龍果,這是我市首家種植的自花授粉品種,不需人工授粉,四季都能開花結果,具有果肉鮮美、便于儲存運輸、更能抗寒抗蟲等優點,產量還比普通品種高30%以上,每畝收益8000元至1萬元。 “我們種的是‘吃’火龍果的火龍果。”楊正禹說,該基地采取有機肥無公害栽培,將次果、修剪下來的枝條發酵成酵素,代替化肥用于火龍果種植。他介紹:“火龍果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0℃至30℃,如需補充水肥,用手機或電腦就能遠程控制水肥灌溉系統。”大棚果園裝有空氣溫濕度、土壤水分、光照度傳感器及噴管、滴灌等智能化設備,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就能實時查看并控制大棚內的溫度、濕度及病蟲害防治。 基地還采取夜間補光催花技術,通過后臺設置好燈照的開始時間和時長,火龍果每晚就可以輕松進行“日光浴”,實現自動化補光,從而促進火龍果植株反季節開花掛果,延長花期和果期,提高產量。通過補光,火龍果1年增加3個采收批次,每畝每年增產約500公斤。 記者了解到,與往年相比,該基地今年首批火龍果掛果期氣溫偏低,在樹上掛果時間較長,0.5公斤以上的果達80%以上。6月下旬進入采摘期,今年可采12批次。自現在起至12月,都有果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