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郊尾鎮長安村,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大學生走進企業,了解特色產業情況。 7月6日,小暑,陽光炙熱。仙游縣郊尾鎮伍獅村,一群頭戴草帽的青年人在一面白墻前忙碌。長長的卷尺從墻頂拉到墻根,他們要精準測量出墻面的長度和寬度,為下一步墻繪做好準備。 這批青年人是福建農林大學的學生。暑假伊始,他們就奔赴省級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伍獅村,把課堂所學實踐在這片土地上。 伍獅村地處郊尾、賴店、園莊三鎮交界,是革命老區村。村黨支部書記王盛春介紹,眼下,該村依托農林、山水等資源優勢,建設集生態種植、觀光采摘、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期待大學生們為油茶、薏米特色產業“代言”,幫助打造農文旅打卡點。 帶隊老師王曉是人類學博士,主要從事農村發展、民間習俗和鄉村治理等相關研究,將與參加實踐的14名學生一起駐村,現場提供指導。他告訴記者,此次實踐,將通過墻繪藝術,美化鄉村環境,提升宜居指數;為農特產品設計包裝,樹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場競爭力,助農增收致富;拍攝短視頻,為伍獅村農文旅引流。 “在田園詩畫中播種夢想,讓青春在鄉村綻放異彩?!备=ㄞr林大學鄉村振興學院農村發展專業研究生張瑛寫下這句話為自己鼓勁。擔任隊長的她,把實踐隊員分成產品包裝設計、墻繪打稿設計、實踐日記整合三個小組。當日,她和隊員們一起冒著酷暑,向當地粉刷匠請教刷墻技巧,與村民交流,收集所需所求。 “了解村民的需求,才能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睆堢f,大家在討論時,從材質到色彩,再到設計理念,展開“頭腦風暴”,創意頻現。 一面是大學生需要暑期實踐,一面是鄉村振興需要大學生獻力,對此,作為農業大縣的仙游縣首推“需求+”三下鄉行動,啟動“鄉村有需求高校來答題”校鎮共建,實現高校實踐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負責人林珊表示,早在暑假前夕,研究院就摸底各鄉鎮、村居、企業、農場的需求,征集到品牌宣傳、包裝設計、產品營銷、活動策劃、空間改造、技術推廣、文化提升等“需求單”,為郊尾、龍華、鐘山、石蒼、菜溪、度尾等6個鄉鎮對接了福建農林大學、莆田學院、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福州大學至誠學院、福建師范大學、長江大學等6所省內外高校。 隨即,17支隊伍148名大學生來仙游縣“上山下鄉”,展開為期半個月的駐村、助村行動。 在郊尾鎮長安村,來自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的大學生們走進企業,了解當地特色產業,提煉用于設計創作的文化元素,為鄉村描繪百米長卷。長安村村干部潘秋雄說,百米長卷要求展現鄉村振興、歷史文化、黨建引領等內容。為保障大學生駐村創作,村里騰出暑假空置的中小學校舍作為大學生宿舍,并安排飲食。 “得知是來家鄉下鄉,我立刻就報名了。”大學生傅品穎是仙游賴店人,她說,同學們實地來感受她的家鄉的魅力,為鄉村振興作貢獻,她對此感到很自豪。 在龍華鎮,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輔導員吳寧向記者展示了所承接的鄉鎮“需求單”。他說,學校化學工程、機械工程系有18名大學生對接龍華鎮燈塔社區、金沙村及金溪茶企,領走了鄉村田園風光設計、農產品包裝設計等任務單。 金沙村的“需求單”重點在于發展旅游業。大學生們走進田間,體驗勞作,體會鄉村風情,進而答好該村提出的“需求單”。 新聞鏈接 7月5日,2024年仙游縣“需求+”三下鄉開營儀式在郊尾鎮舉行。儀式上,向實踐隊小隊長授旗;福建華南女子職業學院與郊尾鎮簽約校地共建協議;福建農林大學為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授牌“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學院創新創業基地”;莆田學院為仙游縣鄉村振興研究院授牌“莆田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 福建農林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黨委副書記陳玲鳳表示,學生們用好社會大課堂,發揮所學所長,勇挑鄉村產業發展“金扁擔”,爭當鄉村共富“擺渡人”,把理論與鄉村振興實踐相結合,持續建設特色鮮明的“大思政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