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仙游縣度尾鎮圣山村是三山懷抱中的一處小盆地,盡展仙游西鄉平原獨有的田園風光。 炎炎夏日,我們走進圣山村,與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壽攀聊起“百姓富”話題。 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好班子、好班長的帶領。自2018年圣山村換屆以來,吳壽攀挑起帶領百姓致富的重擔,點燃了圣山鄉村振興的希望。 該村集體收入從2021年的0元增加至2023年的30余萬元。從重點貧困村到百姓共富村,靠的是“頭雁”領航“群雁”齊飛激發出的內生動力。 這里有火龍果園。該村引進火龍果種植大戶楊正禹,種植火龍果30余畝,其中村集體種植21畝,村集體收入每年增收6.8萬元。 這里有奇楠沉香、特色花卉園。該村組織流轉土地種植小葉紫檀、李氏櫻桃等特色花卉,帶動村民務工90余人,群眾增收230余萬元,有力推進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成功實現脫貧、破殼。 肩擔責任興桑梓 吳壽攀原是在外鄉賢,從事加油站生意。受“鄉情牌”的感召,他“歸雁還巢”反哺家鄉,肩負責任振興桑梓,想方設法找出一條圣山振興的出路。 在他的帶動下,圣山村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火龍果、奇楠沉香、花卉、藥材、文旦柚項目相繼落地,村容村貌改觀,文明鄉風激蕩,村民增收致富,一幅百姓富的圣山畫卷徐徐展開。 “起初當村支書只是個兼職,后來擔子越來越重,現在已變成全職了。”吳壽攀笑著說,“這是我們的家鄉,大家都想建設好。” 圣山村地處木蘭溪上游盆地,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交通便利,發展條件良好;但原先村里黨建后進、鄉村產業特色不明顯,集體經濟薄弱,村民收入渠道單一,成為度尾鎮“老大難村”。 吳壽攀依托自己多年經商積攢的人脈資源,四處招商引資,尋找適合村里發展的產業項目。經調察發現,圣山村具備發展花卉產業、奇楠沉香種植得天獨厚的條件。立足仙游紅木產業發展和香文化蓬勃興起的實際,經村集體成員共同商議,決定選擇這條發展路徑。 村黨支部一班人前往海南、漳州等地考察,對接莆田市鄉村振興集團、海南新海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福建省東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特色富民產業引進村里、落到實地。 胸有情懷強產業 產業強才能鄉村富,吳壽攀深知筑好巢方能引鳳來。他帶領村黨支部謀劃圣山未來的發展規劃,“不論如何搞建設,土地是基礎,土地一定要流轉起來!”起初,有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成了土地流轉的“攔路虎”。“群眾有顧慮也是正常的,我們不能讓群眾去冒風險。”吳壽攀從村民角度去破解這個難題。 2018年圣山村爭取“破殼消薄”資金13.5萬元,加上村自籌6.5萬元,共籌集20萬元投資縣鄉村振興集團,每年固定分紅2.4萬元;2019年村里以土地入股方式,與福建康遠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種植中草藥郁金148畝,村集體每年固定分紅1.5萬元;2020年村里利用已流轉的土地,籌措資金建設火龍果大棚21.8畝,承包給正宇生態農場20年,村集體每年固定收益6.9萬元。村集體收入年年向好,村民也對村兩委班子更加信任了。 土地流轉,連點成片,功能規劃,圣山村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多元參與的合作方式,建立“財政引導+多元參與+市場運作”模式,由3家公司提供種苗、技術指導、回購銷售。村集體合作社牽頭組織土地流轉、項目管理,聘請農戶種植苗木。如今已種植小葉紫檀、李氏櫻桃等特色花卉200畝、奇楠沉香331畝、中草藥川芎133畝。吳壽攀望著錯落有致的田疇,欣慰地說:“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4萬元,帶動本村村民務工110余人,群眾增收240余萬元。” 這些年,圣山村黨支部戰斗力煥發,探索出一條以培育增收產業為核心的發展新路,盤活集體資產,向上爭取補助資金,為產業項目落地創造條件。“合作是雙向的,村里給了我們土地租金優惠,助力前期項目運行,還給員工提供免費住宿,我們也愿意繼續在這里發展。”花卉基地相關負責人劉建清說。 心中有民促共富 “火龍果嬌氣,水少了長不大,水多了爛莖肉,要經常關注氣候變化。”火龍果基地負責人林元云說。他是圣山村的老支書,退休后被村里返聘,負責管理火龍果基地。他像呵護孩子一樣打理著果園,每到施肥、收獲時節,就在村里雇工打藥、采果,將果園管理得井井有條。 村黨支部重視培育勞務經濟和個體私營經濟,發動村里先富能人傳幫帶。村里3000多名青壯年前往全國各地,聯手辦起裝潢公司、飲食連鎖店、超市和加油站等。“年輕人有活干,也不能忘了家中的老人。”他提出要讓尚有勞動能力的“60后”“70后”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村黨支部和各項目負責人達成共識,在需要用工時,優先選用本村村民。產業發展,種植、管理、養護用工量大,花卉基地旺季時每日招收村民40余人。近2年,圣山村民實現了多業態靈活就業,哪個基地需要用工就去哪里,一年四季都有活干,村里呈現一派“戶無閑人,家有增收”的百姓共富新氣象。 同時,村里還組建農業科技服務隊,搭建技能培訓平臺,主動對接黨員科技特派員和項目人才團隊,加強對農村電商、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專業知識的技術指導、信息傳遞、市場培訓等,通過專業力量的“傳經送技”,提升農民素質和致富本領。 眼下的圣山村,從“窮鄉村”變為“聚寶盆”,產業發展欣欣向榮,村民生活年年向好。村里先后獲評“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產業振興示范村”“省一村一品專業村”等榮譽稱號,吳壽攀也先后獲評“縣優秀共產黨員”“縣勞動模范”等榮譽。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在吳壽攀“頭雁團隊”引領下,圣山村釋放了“雁陣效應”,呈現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