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靚景 溪景 夏日清晨,石門峽谷的景觀道上,游人如織;天馬古厝群的文化樂園里,歡聲笑語……走進游洋鎮天馬村,這里多彩的田園、成片的古厝與山巒互相映襯,呈現出美麗的鄉村景觀。 天馬村,曾經是默默無聞的“山區村”,產業落后、人口流失的問題突出,可短短兩年時間的華麗“蛻變”,讓村民們感受到了產業轉型帶來的生態紅利。“這幾年村里變化很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來游玩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天馬村村民陳添華笑呵呵地說。 該村黨支部堅持學習借鑒“千萬工程”典型經驗,大力推行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支撐模式,積極爭取鄉村振興示范村有關財政資金,修繕加固古民居、整治人居環境。今年年初,天馬村傳統村落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項目建設順利完成,全村水系環繞微景觀正式建成投用,天馬村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古厝修復后,如何植入新業態,帶動百姓增收致富?“我們通過引進企業建設民宿、共享茶室等,完善鄉村旅游配套,打造網紅打卡地,發展庭院服務,同時發展中草藥鋪、美食小吃、山區特產、漢服體驗等業態,把古厝群打造成集特色民宿、特產銷售、休閑吃喝、文化展館于一體的文化新名片。天馬村黨支部書記鄭星輝介紹,該村節假日日均接待游客超6000人次,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網紅村。 天馬村通過廣泛動員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能人創客等多元投資經營主體參與鄉村振興,引導開辦民宿、直播基地、農家樂,激發創業新動能。環境變好了,產業發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回流”,在村里建起農家樂。 為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天馬村還通過組建環境整治、河道整治、黨員巾幗志愿服務隊等功能型黨小組,推行黨員“初心使命”指數機制,引導激勵黨員群眾合力完成1.41公里古街道修復、景區環境整治、石門橋重建、污水管網、裸房整治等人居環境提升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每逢周末,游洋鎮特色流水席“吳媽健康宴”就在天馬村開席。外石門陳氏古民居內,一道道特色藥膳上桌,既美味又養生。流水席經營者陳少忠說,現在游客特別多,我們宴席也推出石橄欖燉老鴨、五指毛桃燉老鴨湯等招牌菜,有眾多“頭回客”變“回頭客”。 如今,天馬村推出登天馬山、打卡石門峽谷、夜游天馬古厝等項目,“山水天馬,世外桃源”鄉村旅游格局也愈發明晰。文旅產業每年為天馬村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村民增收2萬元以上。該村先后獲得中國傳統村落、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省級美麗鄉村、省級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省級衛生村、市級新時代特色文藝示范基地等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