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村圍繞千年古樟,提升周邊環境,形成“福地石蒼 圓夢濟川”景點。 楓慈溪張厝魚鱗壩改造項目工地上,施工人員正在澆灌水泥。 仙游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閩臺鄉建鄉創,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臺灣設計師來我們村造房子啦!”立秋,走進仙游縣石蒼鄉濟川村,就聽村民說起村里新鮮事。 在兩岸融合發展背景下,今年仙游縣園莊鎮列入2024年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集鎮,濟川村列入2024年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仙游縣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閩臺鄉建鄉創,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走出鄉村振興新路。 古村落上新 濟川村大厝95號,96歲的陳素珍家老房修葺一新?!皬N房多了收納柜,浴室做了防滑處理,安裝了扶手……”祖屋翻新接近尾聲,陳素珍的孫女林丹喜滋滋地參觀,贊嘆老屋趕了時髦,變“潮”了。 她告訴記者,祖母常年生活在祖屋,不愿意搬離。但祖屋墻壁破損,門窗也不嚴實,還沒有廁所,家人打算為祖屋翻建。正趕上村里列入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濟川村黨支部書記林健華帶著臺灣設計師入戶查看房屋情況,與祖母交流,了解生活不便之處,運用閩臺團隊設計方案,把老舊房屋修繕得牢固耐用。 林健華說,陳素珍家的祖屋作為長者農房改造項目,注重適老化特征,優先考慮高齡老人生活便利,解決起床、如廁、用餐、出行等方面安全隱患。像陳素珍家一樣,村里優先選擇特殊老人家庭進行長者農房改造,在通風、采光、收納空間方面下功夫,房前屋后增設聊天座椅,為老年人創造宜居、安居、樂居的環境。 濟川村是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漢代古村落,也是我市唯一一個同時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的鄉村,還擁有“國家森林鄉村”“中國最美村鎮”“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多張“國字號”名片。 創建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要參考濟川村保護規劃,符合村莊風貌特色。石蒼鄉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專班,印發實施方案,全力推動濟川樣板村工程建設,開展人居環境微整治、微改造。濟川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由南強社造(廈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實施,聚焦提升人居環境質量、農房建設品質、打造惠民公共空間、傳承創新鄉土文化、培育產業促進增收等9個方面,實施建設類與機制類共20個項目,計劃用2年時間完成創建,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南強社造(廈門)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臺灣團隊,通過調研,提供方案。他們引導村民整治菜地,提升房前屋后和田園景觀,打造一批美麗鄉村微景觀、美麗鄉村小公園、美麗田園、美麗鄉村休閑旅游點。建設天堂宮公園景觀提升工程,提升媽祖廟旁的大樹景觀公園,為村民營造舒適的生活休憩場所…… 在提升農房建設品質方面,團隊實施商業街建筑立面改造和適老化、宜居化、民宿化三類農房改造,滿足現代生活需求,促進返鄉青年回流居住。在打造惠民公共空間方面,營造惠及“一老一少”、婦女、返鄉下鄉青年、外來打工人員等各類人群的惠民公共空間。比如建設居民活動中心,提供休閑交流、觀景、健身、養老、醫療、文化等服務;將村里閑置的涼亭結合古井提升改造成口袋公園;在車流量密集的地方建設停車場等。 集鎮區煥彩 “園莊鎮樣板集鎮和紅色美麗鄉村創建向您征求意見建議!”打開園莊鎮“慈孝園莊”微信公眾號,向群眾征集樣板集鎮意見建議的推文躍然“屏”上。推文發布后,群眾積極建言獻策,內容涉及垃圾治理、綠化改善提升等多個方面。 園莊鎮閩臺鄉建鄉創樣板集鎮為省住建廳牽頭實施項目,引進臺灣建筑師設計團隊與該鎮開展創建合作,計劃用2年的時間完成樣板集鎮創建。圍繞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提升農房建設品質、打造惠民公共空間、傳承創新鄉土文化、培育產業促進增收、探索完善運管機制、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等7方面,生成項目32個,重點實施全鎮舊街改造提升、楓慈溪公園整治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街道秩序管理、三類農房改造、建筑立面整治、公共空間打造和運營、孝文化挖掘呈現、產業培育等。 在項目施工過程中,集鎮區村民共同參與建設,共建、共治、共管氛圍濃厚。 已動工的慈善孝文化長廊項目,全長98米,宣揚慈孝文化。該鎮計劃在楓慈溪東岸建長130米人行步道,作為集鎮居民沿溪散步的休閑場所。改造楓慈溪張厝魚鱗壩,建設32米的楓慈溪幸福橋,將集鎮區與楓慈溪平安公園、群眾耕作的農田連為一體,造福周邊5個村的群眾。 列入園莊鎮閩臺鄉建鄉創樣板集鎮項目的還有舊街沿線建筑立面及店招改造,從鎮政府門口至長者食堂舊街沿線,集中規范攤販、整治建筑物外墻、統一店招,提升街道整體風貌。建設新能源汽車生態停車場,設置帶充電樁車位9個,種植黃花風鈴木美化環境等。 目前,園莊社區水毀修復項目、園莊趙厝草尾路燈亮化工程、園莊鎮文化體育活動中心戶外籃球場提升改造、古馬山水庫景觀提升、塔兜——園莊趙厝橋道路人行道工程等已基本完工,面點產業一條街已動工建設。 打造新樣板 年初,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支持臺灣建筑師、文創團隊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改造、公共空間和鄉村景觀設施完善、文化挖掘呈現等,創建一批合作樣板縣(鎮、村)。 記者從仙游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仙游縣精心選擇、積極引入優秀臺灣設計團隊,目前全縣有14個項目與6家臺灣設計團隊簽約。 對于今年列入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項目,臺灣設計團隊從提升人居環境質量、開展三類農房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間、完善鄉村景觀設施、探索收益保障機制、探索設施運管機制、完善閩臺合作機制等方面,結合文化挖掘、景觀提升、產業培育精心編制策劃方案。 臺灣淡江大學建筑研究所碩士、閩臺設計團隊建筑設計負責人陳信彥向記者介紹,濟川擁有濃厚的人文歷史、民俗活動、傳統手工業等資源,他們在延續這些優勢資源的同時,充分挖掘本地人文精神,形成特質形象和符號,推動品牌打造。目前,已策劃媽祖文化+民俗市集,并將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元素,運用于新建建筑。 為培育產業促進增收,臺灣團隊借鑒臺灣苗栗泰安溫泉的成功經驗,計劃把濟川打造成自然山村中的溫泉之鄉。團隊還充分梳理鄉村資源稟賦,布局本地特色小吃、特色農產品空間,實現線下體驗、線上銷售,推動特色產業、人文、景觀資源與休閑旅游結合。 今年,濟川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村預計完成13個項目,目前已開工12個,開工率92.3%,已完工4個,整體竣工率30.7%,大力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和生活品質。 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地,仙游縣壓實項目清單,倒排計劃,明確時間節點,高質量推動省級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項目工程建設。石蒼鄉濟川村力爭經過三類農房改造、求學文化、產業培育,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園莊鎮計劃通過建設慈善孝廉文化廣場、主街立面改造、沿河步道景觀平臺、面點一條街示范農房、幸福橋等項目,建成有品質、有溫度、有活力的新時代集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