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深入度尾鎮了解文旦柚生長情況。 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仙游縣貫徹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走出具有仙游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以“五名三增一創”為抓手,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初秋時節,行走在仙游大地上,一幅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鄉村”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仙游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實施“五名三增一創”三年行動,即名支書、名村莊、名企業、名產品、名村CEO,人口增長、村財增加、農民增收,創特色亮點,努力建設一批有創新、有亮點、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典型,示范引領全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以“創”為核心打造新品牌 8月19日,仙游縣召開“五名三增一創”三年行動推進會。縣委書記吳文恩強調,要正確認識到“五名”是工作抓手,“三增”是目標,“一創”是舉措。通過進一步明確“五名”的標準和要求,努力創特色亮點,實現“人口增長、村財增加、農民增收”。 謀定而后動。仙游縣圍繞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以發展綠色經濟、文旅經濟為抓手,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旅游業“接二連三帶一”;打造一批全省全國鄉村示范鎮村,培育一批鄉村振興領頭雁,創建一批仙游特色的地方品牌,推進一批跨村聯建片區建設,培育一批聯農帶農強的經營主體,先后涌現一批可圈可點工作典型、特色亮點,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仙游模式與參考。 縣域發展有新品牌。仙游縣鄉村振興實績考核連續5年獲得優秀等次,近兩年新增全國農產品數字化百強縣、全省城鄉建設品質提升綜合績效優異縣、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等17項國家級榮譽。 改革創新有新典型。該縣創新鄉鎮“擂臺賽”“十大單項比武”“21項重點工作的攻堅專班”等機制,以及“能力作風建設三年行動”“校校共建”“校鎮共建”“部門駐村、干部住村”共建共治活動等工作做法。推行鄉村振興“五個一點”投資模式,即上級資金整合一點、政府投一點、企業讓(捐)一點、成本降一點、群眾籌一點,促進33個村吸引返鄉投資項目41個。 和美鄉村有新亮點。鐘山鎮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龍華鎮金溪村獲評國家級“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示范村,新增全國“土特產”1個(度尾文旦柚)、福建名牌農產品1個(金沙薏米),游洋鎮龍山村、興山村、天馬村列入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 以“名”為抓手激發新引擎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 名支書的標準是什么?什么樣的村莊才是名村莊?達到什么樣的標準才是名產品?仙游縣給出“答卷”。 仙游縣以“名村支書”引領鄉村方向。該縣抓好組織強村,創新開展黨支部達標創星活動,推行黨員“初心使命”百分制指數管理,黨支部整體“達標率”達100%,所有村(社區)全部實現主干“一肩挑”。抓好要素富村,創新成立以村為股東的鎮級鄉村振興公司,推行農村小規模工程規范管理、村級集體經濟“四聯”和政策十條等機制,111個試點村平均實現村財增收5萬元。抓好治理興村,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初信初訪下降35.3%,通過多元評理化解信訪問題154件。 以“名村莊”綻放鄉村光彩。走產業振興新路子,仙游縣創新實施十億元鎮、億元村培育五年行動。其中,度尾鎮探索建設共同富裕先行區,成立文旦柚合作社聯合會和藝雕工藝品聯合會,打造黨群共富基地65個,有效帶動柚農人均增收7500元、工藝品從業者人均增收1.6萬元。打造美麗鄉村新樣板,深入實施人居環境“五化”“五水共治”和“四治”工程,榮獲全省河湖長制正向激勵獎勵縣,借力省內10所高校資源,編制可落地的產業規劃、接地氣的村莊規劃105個。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推動產業基礎和文化基因“兩基結合”,2023年以來全縣新建村史館36個。 以“名企業”蓬勃鄉村發展。仙游縣聚焦打造鋰電池新材料、光電新材料、工藝美術等3個千億以及生物科技新材料、鞋服新材料等2個500億產業集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踐行大食物觀,引進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科技賦能全縣文旦柚土壤治理;引進福建農林大學林文雄教授團隊指導游洋鎮游洋村開展再生水稻種植選種、育苗、病蟲害等技術培訓;引進福建農林大學郭玉瓊團隊成立“三茶”統籌研究院。實施文旅發展五年行動,推動一產“接二連三”、旅游業“接二連三帶一”;聯合省大數據集團等在4個鄉鎮共同探索開發運營“農民數字資產”模式。 以“名產品”暢通市場銷售。仙游縣組織開展“土特產”資源調查,繪制“土特產”全產業鏈圖譜,明確名產品發展規劃,2023年文旦柚、枇杷等特色農產品市場價格均提升近1倍。全力打造“工藝之鄉”“藥膳之鄉”等“一鎮一業一特色”及金溪茶葉、鐘山大米等“一村一品一主播”。同時,促進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全縣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3個、福建名牌農產品3個、福建區域公用品牌2個、“三品一標”農產品106個,全國“土特產”1個。 以“名村CEO”領航鄉村未來。出臺鄉村CEO培育三年行動,引進杭州太陽公社創始人陳衛團隊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研究院;引進福州大學朱力教授團隊幫助天馬村打造古村落活化利用實踐基地;金溪村以黨支部為軸,聯合產業龍頭形成村運營團隊,穩步增加村民收入。創新省內10所高校與18個鄉鎮“1+2+N”結對共建等新模式,全面提升基層干群能力水平。組織鄉村CEO因地制宜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度尾、大濟、賴店等鄉鎮著力發展文旦柚產業,鐘山鎮著力發展高山蔬菜、食用菌、花卉等產業。 以“增”為目標繪就新愿景 初秋時節,仙游臺灣農民創業園里,空氣中彌漫著陣陣清香,被套袋包裹的臺灣甜柿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動人光芒,點綴著山巒大地。 第一批在仙游游洋種植臺灣甜柿、見證山區變化的臺灣同胞蔡建全說,仙臺農業交流領域不斷拓寬,仙游成為臺商投資農業的密集區和首選地。蔡建全的不少臺商朋友聽說了他的創業經歷后,也慕名來仙游并在這里扎根發展。 推動人口增長、村財增加、農民增收,是仙游縣實現城鄉融合一體發展的特色路徑。為了增添鄉村人氣,仙游縣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科技下鄉、企業興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退休干部返鄉下鄉。同時,保障符合條件的未落戶農民工在仙游縣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促進仙游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以流入地公辦學校為主接受義務教育;宣傳居住證卡載功能、推進居住證制度落實、落細。此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多渠道轉移就業。 以增收為目標,仙游縣聚力農村“擴中”“提低”,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落實強農惠農政策,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同時,深入實施“五個一點”投資模式、“五回一新”政策,促進村財增長10%以上。 鄉村美如畫,小康入夢來。今年,仙游縣計劃培育20個以上“名村莊”、20名以上“名支書”、20家以上“名企業”、20種以上“名產品”試點,十億強鎮3個億元強村12個;實現村集體經濟普遍達20萬元以上,新增50萬元以上的村莊20個、100萬元以上的村莊6個,用實際行動繪就一幅民生“幸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