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華隆機械有限公司是今年“科技副總”派駐企業之一,堅持以自主創新推動企業高質量 發展,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圖為員工們在生產線上忙碌。 全媒體記者 楊怡玲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為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治理體系和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從高校、科研院所引進教授專家等高層次人才,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成為我市培育高層次創新型人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舉措。去年,我市在全省首家開展“科技副總”選派工作,首批選派18人服務我市重點產業鏈的科技型企業,取得良好成效。今年,我市把選派范圍從市內高校院所擴展到省內外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自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廈門大學、莆田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3名“科技副總”在新崗位上發光發熱。 連日來,在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科技副總”黃靖博士正和企業技術人員研發環己酮原子經濟工藝。該項目將推動己內酰胺產業向綠色化、可持續化轉型,預計削減20%至25%的苯原料消耗,并同步降低30%至35%的碳排放量。 “我利用專業所長,積極協助企業申報省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并成功整合高校資源,攜手博士、碩士及本科生團隊參與該項目,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黃靖說。 身為莆田學院環境與生物工程學院講師的黃靖今年成為我市選派的“科技副總”之一。來到企業后,他迅速融入企業技術研發團隊,成為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之間的橋梁,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作為一家技術密集型企業,福建永榮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探索從傳統化工向新質化工轉型。“科技副總”的到來,為企業技術創新注入新動能。“現在我們不用找‘外援’,‘科技副總’就相當于自己人。”該公司生產高級總監吳望成告訴記者,企業遇到研發問題,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黃靖博士。黃靖在給予企業專業的技術指導之外,還幫助企業開展技術人員培訓,提升工程師隊伍的專業素養。通過“科技副總”開展技術服務,我市努力破解產業創新要素供需矛盾,推動創新資源集聚匹配,實現人才、項目和科技資源共享,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新型技術創新體系,有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市科技局局長陳清泉表示,在務實發展的企業一線,“科技副總”不僅能為企業科技創新“精準把脈”,也使高校科研“有的放矢”,讓產業與人才“雙向奔赴”,有力推動我市新質生產力加速涌現。 市委人才辦、市科技局聯合發布《莆田市選派“科技副總”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科技副總”制度,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提檔升級。“科技副總”嚴格履行協議規定,每月至少到企業辦公4天,及時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問題。同時,與派駐單位約定“科技副總”具體工作內容,以及成果轉讓、開發收益等權益分配內容,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市科技局還建立健全政策扶持體系,給予“科技副總”全要素保障。 一年多來,“科技副總”指導企業參與創新創業大賽3項,主持企業研發項目30多項,指導和協助企業申報專利20多項,發表論文10余篇,開展創新創業培訓500多人次,有力促進創新創業。“科技副總”還協助我市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研究平臺”“經濟融合服務平臺”“制造與測量研究中心”等8個創新平臺,推動企業申報省“科創中國”博士創新站2個,組建博士創新團隊2個,建立本科生校外實習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6個,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