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楓亭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柯光閃致電本報新聞熱線,稱根據楓亭鎮九社村籍退休干部王玉祥、畫家王天金等人反映,并經文史考古愛好者蘇慶敏等人考證,在九社村蔡坑,發現疑似北宋名臣蔡襄的父母親陵墓。 楓亭是蔡襄故里。蔡襄文化是楓亭鎮黨委政府著力做強做大的一張亮眼“名片”。據史料記載,蔡襄母親盧氏享年92歲,蔡襄摯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為盧氏撰寫墓志銘。記者與柯光閃、蘇慶敏和王天金等人相約,于次日上午來到九社村蔡坑,一探究竟。 蔡坑包括王厝、光明、新興、尾厝4個小組,有村民1500多人。從楓園路蘭友社區與九社村交界處,往蔡坑路前行約200米到達楓江中學,再從楓江中學左側道路前行500米,可見一個鐫刻“蔡坑”金色大字的石頭立在分岔路口(如圖①),上左側往王厝、光明村組,下右側往新興、尾厝村組。 據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纂修的《仙游縣志》記載:“長安郡盧太君墓在蔡坑。”(如圖②) “蔡襄父親蔡琇,贈尚書刑部侍郎,母親盧氏封長安郡太君,墓在蔡坑。”蘇慶敏說,《楓亭志》《連江里志》詳細記載蔡襄家地址和母親盧氏陵墓所在:“由驛右過太平橋西下而回,有印石、活水亭,數武芙蓉園,數武天后宮。西入半里有青澤橋,數武至臥牛山,蔡襄家,庭之西忠惠祠,數武有對青亭,山之麓臨小溪,有埠名溪仔垾。溯流而上,里許為焦溪……”“由牛山逕入半里,即蔡坑盧太君墓在焉”。 在王天金的向導下,記者一行5人,穿過村舍,步行150米左右,越過干涸的水渠,在一片蒼翠的果林中,便見到疑似蔡襄父母的陵墓(如圖③),頗為神秘。陵墓占地約100平方米,墓有四穴,其中兩穴,明顯有被盜過痕跡。遺憾的是,記者現場并未見到墓碑。 除了蔡襄父親蔡琇和母親盧太君外,另兩穴安放何人?記者心生疑問。蘇慶敏稱,據歐陽修為蔡襄母親所作的墓志銘“夫人生四子,其三皆早卒”,可知蔡襄兄弟4人,蔡襄排行第二,而蔡高墓在“蕉坑”,另外兩個兄弟應該與父母合葬在一起。 82歲的退休干部王玉祥一直義務擔任蔡襄文化宣傳員?!吧鲜兰o開荒造田修建水渠,墓被破壞了?!彼f,自家的祖厝離陵墓才幾十米,該陵墓上世紀60年代還保存較好。祖祖輩輩口口相傳,蔡襄父母親的陵墓位于“半井岡”,直對著“蔡坑池”,池的旁邊有一口“八角井”。蔡來盛等仙游縣政協和縣文化館的一些老同志健在時,曾多次前往參拜、考古,王玉祥都陪同。 2017年,福建省考古研究院在楓亭鎮東宅村對陳政、陳元光陵墓進行考古時,記者曾采訪該研究院陳兆善、危長福等專家。在完成初步田野調查后,記者將了解的相關情況和拍攝的照片,通過微信傳送給危長福,他讓記者立即向當地文保中心報告。隨即,記者致電仙游縣文旅局局長蔡俊賓,報告了相關情況。蔡俊賓稱是好事,表示將盡快安排相關人員前往實地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