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不少游人在仙游縣大濟鎮溪口村的松坂溪魚鱗壩游玩打卡。這個新晉網紅景點,今夏以來已吸引游客近萬人次。 今年以來,仙游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實施“五名三增一創”三年行動,即“名支書、名村莊、名企業、名產品、名村CEO,人口增長、村財增加、農民增收,創特色亮點”,努力建設一批有創新、有亮點、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典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大濟鎮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落實縣委“五名三增一創”行動要求,科學規劃布局,挖掘特色資源,增強品牌效應,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走深走實。 科學規劃布局 鄉村振興要做什么?怎么做?大濟鎮精心組織召開“五名三增一創”三年行動工作推進會、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專題培訓會、“善化里·農文旅”示范片區工作例會等專題會議,圍繞“五名三增一創”行動要求進行思考和討論,立足自身實際,謀劃發展新思路、探索振興新方法。 為強化工作舉措,提高工作質效,該鎮以規劃含“實”量提升目標含“增”量,創新“心善同、智善聚、事善成、居善地、民善化”“五善”模式,推動逐步實現“組織共融、規劃共謀、發展共促、家園共建、社會共治”“五共”目標,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打造區域發展特色。成立鄉村振興工作指導專班,抽調鎮里組織、人才、產業、生態和文化方面的分管領導及業務骨干18人,組建5個專項指導小組,理清“做什么”的思路、找到“怎么做”的辦法,推進項目清單逐個落地實施。 挖掘特色資源 摸清底數才能心中有數。大濟鎮深入挖掘各村(居)人文底蘊和旅游資源,整合全鎮資源明細。為放大優質資源帶動效應,創新找準魂、找對路、找夠錢、找回人的“四找”工作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擇優選準產業發展模式,鼓勵村集體搶抓機遇、抱團發展,探索土地入股、項目經營、觀光研學等多元經營模式,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特色產業發展新路。 為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該鎮深入實施上級資金整合一點、政府投一點、企業讓一點、成本降一點、群眾籌一點“五個一點”投資模式,人才回歸、資金回流、項目回遷、信息回鄉、技術回村及新市民理念“五回一新”政策,做到“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臺賬化”落實,在推動工作落實上謀實招、下真功,持續提升工作質效。 中秋假期,溪口村重點項目建設不放假,奮戰更酣。葉颙文化園一期工程已進入掃尾階段,知青文化館正按照“修舊如舊”原則進行修繕,松坂溪生態公園已完善入口指引、公廁等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該村黨總支部書記陳朝賢介紹,目前溪口窯遺址已委托省考古研究院完成實地勘探調查,得到“保護傳承,煥新而生”的建議,正在開展遺址公園景觀工程設計,計劃建成集遺址觀光、文化博覽、工藝體驗、科普教育、生態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青瓷文化主題遺址公園。 增強品牌效應 通過品牌示范增強“影響力”。大濟鎮注重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領,在提優“名企業”、做強“名產品”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逐步推進產品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著力健全食品、工藝美術、文旅等特色產業鏈,打造“名小吃”“名工藝品”“名水果”品牌集群,打響大濟品牌知名度。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壯大靠品牌。當前,該鎮正在全力打造“善化里”特色品牌,以創優“善化里·農文旅”重點片區為抓手,建設集產業發展、風光觀賞、體驗考察、研學拓展、文化康樂等于一體綜合性片區,示范帶動全鎮一二三產融合和農文旅產業融合,以品牌帶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大濟鎮黨委書記郭玉湖介紹:“我們已成立善化里共富有限公司,將共富公司培育‘共富工坊’,發展勞動密集型來料加工產業,拓展‘村村有坊’就業渠道,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和共富公司創收。”此外,該鎮還將依托共富公司統籌實施“三個千畝”布局,盤活利用閑置農房、土地等資源,結合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抓實“片區CEO”培育工作,將管理型人才和經營型人才都納入村級組織隊伍,不斷做大共富公司平臺、做強“善化里”共富品牌。 征程萬里風正勁,借勢揚帆奮者先。大濟鎮用一步一個腳印的求索精神,立足廣袤鄉村的實際發展、資源稟賦,推進鄉村公共服務,培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打造“示范樣板”,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