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農特展品展銷區的文旦柚產品吸引眾多市民游客品嘗。 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三福集團工人們正在忙碌雕刻紅木作品。 全媒體記者 楊怡玲 攝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仙游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精心組織辦好度尾鎮第八屆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大力發展特色藝雕產業,繁榮鄉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 金秋是豐收的季節。10月8日,2024年仙游縣農民豐收節暨度尾鎮第八屆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在“柚相鄰”共同富裕先行先試片區拉開序幕。 今年的農民豐收節以“福柚飄香禮贊豐收”為主題,通過“柚香啟航”“柚夢啟幕”“柚趣市集”“柚趣運動會”四大篇章,多元展現度尾鎮地域文化、旅游形象和人文風情。 當日,在藝雕智慧產業園,仙游首屆工美融創活動暨“九仙杯”微視界融創大賽同步啟動,并為全國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及質量溯源工程福建仙游(產區)服務中心揭牌。 文旦柚和藝雕是度尾鎮的特色產業,“柚相鄰”片區內洋坂村、劍山村、中岳村、帽山村均是盛產文旦柚的行政村。中岳村是國畫大師李耕的故鄉,也是海峽藝雕旅游城所在地,是集品牌展示、產品研發、商貿交易及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紅木藝雕工藝品集散地。 近年來,仙游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實施“五名三增一創”三年行動,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壯大鄉村產業,形成特色“仙游模式”。 福柚飄香文旅融合 仙游文旦柚與廣西沙田柚、重慶梁平柚并稱為中國三大名柚。文旦柚主產區度尾鎮是“中國優質柚基地鄉鎮”,栽培歷史悠久。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了度尾文旦柚汁多味甜、香氣濃郁的品質,成為柚中上品。2023年,度尾鎮文旦柚種植面積1.69萬畝,年產量4.68萬余噸,年創產值約3.1億元,生產銷售主體有212家,成為該鎮一大支柱產業。 今秋,度尾鎮用一城豐收的“福柚”向新中國成立75周年獻禮。 據《武夷茶說》記載,1476年,仙游籍名人鄭紀鄉居期間,因為荒災,遂出資雇農栽種柚樹,既能覆蔭行人,又有經濟價值。后人為紀念鄭紀,起名為文旦柚。清朝時,文旦柚被列為朝廷貢品。 度尾鎮文旦柚果園有上百個,不一樣的土壤、生態、海拔,生長出的柚子香味、口味不一。度尾鎮邀請了文旦柚種植專家、美食家、文化達人等組成風味探尋團,走訪不同山脈的果園,歸納總結出度尾鎮“五山三谷”八大核心產區。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上,通過《柚何而來》視頻,大家領略度尾文旦柚的“柚香百味”,為選購文旦柚提供參照。 木蘭溪畔,秋風盈袖,西鄉度尾,果香悠悠。 對于仙游人來說,爽口清甜的文旦柚是掛在枝頭的鄉愁。自2021年以來,度尾鎮深入發展文旦柚精深加工產業,研發了柚子茶、柚子果脯、柚子月餅、柚子果醬等30多種產品,并開發了《福柚平安宴》菜品。 記者了解到,以柚子為主題的福柚平安宴,有近20道菜品,分為心柚靈犀宴與錦繡團圓宴。每一道菜都賦予美好寓意,比如柚緣相逢飽含對重逢的期待,柚賜良機寄寓常得護佑、平安吉祥、諸事順利的愿望。 為推廣福柚平安宴,度尾鎮文旦柚協會與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就文旦柚美食合作達成合作協議,通過“農業+”“美食+”“旅游+”模式,讓游客感受文旦柚美食文化。 一年一度的度尾鎮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吸引一批批海內外客商云集柚鄉,不僅提升度尾文旦柚品牌效益,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鄉村振興。 高校助力科技賦能 今年,仙游文旦柚產量預計增長20%以上,柚農人均增收約7500元。 這些年,仙游縣全面推行“鄉村有需求、高校來答題”的“1+2+N”校地共建仙游樣板,推動10所省內高校與仙游縣11個鄉鎮結對共建,把研究成果、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以科技賦能全縣文旦柚土壤治理,有效提升文旦柚掛果量、降低裂果率,有力促進文旦柚產業綠色高效發展。 縣里成立文旦柚研究院后,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專家團隊在度尾建設文旦柚新施肥管理試驗基地600畝、推廣試用2000畝。廖紅介紹,針對文旦柚果實木質化、裂果率高等產業發展難點堵點問題,專家團隊運用“土壤改良用肥+調整施肥位置+果園生草+禁用除草劑”減肥減藥種植技術,研制文旦柚改土專用有機肥,推動文旦柚實現“四高三降”,即產量提高30%、品質提高10%、效益提高40%、表層土壤酸堿度提高1.5、農藥及化肥施用減少30%以上、裂果率降低20%、果農用肥成本降低40%。 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現場視頻連線文旦柚研究院紅山巖柚場5G示范果園,帶領大家直觀感受廖紅教授團隊科研成果,解鎖果園數字化管理技術,并對為文旦柚產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團體提供認養三十年以上樹齡的柚樹。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當日,文旦柚協會牽頭研發的“產業文創+分銷平臺”社群電商平臺發布。文旦柚協會會長余志成介紹,平臺每年銷售所得利潤的千分之一將捐贈給“柚相鄰”片區產業基金及慈善基金,用于柚相鄰片區產業相關項目建設,通過平臺運營、基金反哺,將文旦柚變成度尾人民的增收柚、幸福柚。 藝雕產業跨界融合 度尾雕刻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精湛,起源于唐,成熟于宋,風靡于明清,發展至今,藝雕產業已成為度尾鎮的另一支柱產業。據統計,全鎮現有藝雕生產經營企業2000多家,從業人員約占全鎮人口的50%,年創產值約50億元,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50%以上。 當日,在藝雕智慧產業園,由福建省紅木工藝品協會、福建省古典工藝家具協會主辦,仙游縣電子商務協會、福建省天材古典工藝有限公司、海峽藝雕城、北京華承云智影業有限公司承辦的仙游首屆工美融創活動暨“九仙杯”微視界融創大賽開賽。 本次活動以“微視界?大未來,仙游新篇”為主題,以影視劇、短視頻等現代藝術形式中嵌入仙作文化元素、融入仙作文化基因,將仙作產業與新興藝術形式跨界融合、激情碰撞,促進仙作文化元素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該縣積極探索紅木產業跨界融合新模式,創新搭建紅木共享交易中心、原材料集中監管倉、成品集中監管質押等平臺,聯合全國紅木協會及北交所共同推動全國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及質量溯源工程,開辟奢侈品市場及二級市場開發,發揮京東、抖音、快手等平臺帶動優勢,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2023年產值達700億元,仙作紅木家具產業集群被列入全省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 在全國紅木制品數字化登記及質量溯源工程福建仙游(產區)服務中心揭牌儀式上,福建三福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福建省懷古木業有限公司、仙游縣凹凸傳奇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福建省傳世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福建省大享古典家具有限公司與工程管委會進行企業溯源簽約。中心成立后,將為仙游乃至全國的紅木產業在數字科技、資產化交易、金融服務、新職業人才培養和拓展營銷領域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柚相鄰”“藝齊富”。仙游縣將繼續秉承綠色、生態、健康的發展理念,加快建設共建共治共享共富幸福家園,打造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新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