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區青山綠水
木蘭溪源頭 上午9點,在位于木蘭溪源頭的西苑鄉仙西村,護林員戴新良穿好森林防火紅馬甲,又出發巡山查林。20多年來,按每月25天、每天20公里計算,他徒步巡山已超12萬公里。如今,年過六旬的戴新良已將護林員“接力棒”交到兒子戴建紅手中。但他仍然堅持經常巡山查林。 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是莆仙“母親河”木蘭溪發源地,保護區總面積27.03萬畝。近年來通過實施封山育林等,目前森林覆蓋率高達97.3%,森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做護林員工資不高,意義很大。護水先護林,我們是源頭人,當然要把母親河的源頭保護好。”戴建紅小時候就跟著戴新良巡山了,父親總跟他念叨這些話,他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護林員。像戴新良父子一樣的護林員們還有很多,比如紀章顯,每天巡山20多公里、守護9432畝森林是他的職責。正是因為有這群綠水青山“最后一公里”的守護者,木蘭溪源頭年年煥發生機和活力。 木蘭溪源頭古老柳杉、紅豆杉、水銀樹等珍稀植物比比皆是,以及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小靈貓、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黃喉貂等在此安家。西苑鄉也先后獲評省“生態示范鄉”、省“清新福建·氣候福地”氣候康養福地等榮譽稱號。 木蘭溪流域綜合治理開展以來,人跡罕至的木蘭溪源頭引來鄉村振興的“活水”,建成“黨建+旅游”生態濕地公園。其中,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成為主題教育特色現場教學點。 走進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生態之源生態之基”“古人治水青史浩然”等9個展區,全方位展示木蘭溪流域資源稟賦和從古至今的治理成效。展廳內,退休教師戴子農正在為來賓進行講解。如今,他已成為保護區義務宣傳員和源頭免費導游。 如今每當有游客來賓,戴子農總是樂此不疲,孜孜不倦地向人們推廣、宣介木蘭溪源頭。他為了加深感悟,更是沿著木蘭溪流域,徒步從木蘭溪源頭走到縣城城關大橋,身體力行讓他對這條充滿魅力的河流有了更深的了解。 守護一個源頭,方得一方沃土。依托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西苑鄉形成了以林下經濟、濕地松、桃果林、繡球花、生態蔬菜為主的農林種植業,和以葡萄采摘園、白巖高山野茶、西墘七星洋蓮花園為主的特色產業,培育出“仙苑有禮”農產品品牌。 西苑鄉還聚焦“體育+農文旅”產業融合,以鳳山、鳳頂、前溪、柳園、西墘5個村為主探索“跨村聯建”發展新模式,積極打造春游十八股頭賞花石、夏入仙水洋戲淺水、秋攀刺刀峽谷勇溯溪、冬登“閩中第一高峰”石谷解賞霧凇的四季旅游格局,真正做到“一村一景”“一季一游”,多渠道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如今西苑鄉年接待游客71.5萬人,新增餐飲、住宿等企業49家,拉動千余人就業,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