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度尾文旦柚成熟上市的季節。金黃的文旦柚掛滿枝頭,果農穿梭于柚林,采摘、挑揀、裝袋,享受一季豐收。 近年來,度尾鎮立足資源稟賦,深挖“柚”勢,從改善柚果種植土壤品質、科技賦農、產業融合等方面發力,為鄉村振興賦能添翼。去年,度尾鎮文旦柚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年產量4.68萬噸,年產值4.28億元。 ■深植沃土蓄足發展底氣 10月15日,記者驅車來到利眾集團車垅基地,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團隊成員正忙碌于林間,采集不同深度、不同方位文旦柚種植土壤,并進行土質檢測。 福建農林大學學生王寒雪介紹,今年團隊運用“土壤改良用肥+調整施肥位置+果園生草+禁用除草劑”減肥減藥種植技術,研制文旦柚專用有機肥,推廣農業“五新”技術,提升文旦柚產業發展支撐力。經過一年的實踐,示范果園表層土壤酸堿度平均提升0.8,掛果量平均提高30%以上,裂果率下降20%以上,柚果品質大幅度上升。 數字變化的背后,是綠色技術的創新進步。自去年8月福建省農林大學與度尾鎮開展校鎮共建協作以來,廖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多次前往度尾鎮各文旦柚果場調研,選定該鎮紅山、八一、縣后、車垅等600畝文旦柚果園開展試驗,推廣試用2000畝,解決土壤酸化、施肥不科學、裂果率高等問題,把研究成果、科技服務送到田間地頭,以科技助力度尾文旦柚土壤治理,在獲取文旦柚佳果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促使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雙豐收。 ■科技賦能助力提效增益 近日,在度尾鎮綠田云和家庭農場,一架無人機在果園上空盤旋,快速地將新鮮的文旦柚吊運到裝貨區。 度尾的文旦柚大多分布在崎嶇的山地中,過去果農們需要肩挑、手推車將文旦柚運送到收購點,耗時耗力且成本高昂。農場負責人林春海介紹,今年第一次嘗試無人機吊運文旦柚,每趟吊運80斤,一次只需2分鐘,一天能運送230多趟,相當于6至8個工人一整天的運載量,不僅省時省力,在面對復雜地形時還能避免工人受傷。后續他還考慮將無人機運送運用于該農場的檸檬、紅美人柑橘的采收和肥料運輸上。 運輸小火車穿梭于田間地頭,“黑科技”無人機活躍山林……運輸方式不斷革新,不僅助力果農提升效益,也為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同時,自動化分揀、5G示范果園等先進技術正在持續融入文旦柚農業生產,不斷提高產業現代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深挖特色繪就共富新景 近年來,我縣以柚為媒,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打造“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品牌,“度尾文旦柚”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全國“土特產”推介名單。 前不久舉辦的2024年仙游縣農民豐收節暨度尾鎮第八屆文旦柚文化旅游活動,以文旦柚產業為主題,為四方來賓展現度尾的地域文化、旅游形象和人文風情。活動設置文旦柚采摘體驗、拍照打卡點等,還將圣山岱仙寺、李耕故居、潭邊鹿鳴橋等當地八大自然名勝區串聯,推出體驗、觀光、研學等新業態,為游客提供更加深入、全面的文旅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度尾文旦柚研究院與多家食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同研發以文旦柚為原料的深加工新產品,放大“柚”文化效應,使文旦柚產業實現從單一銷售到多元化發展轉變。 產業興旺,是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在“柚相鄰”片區黨委的引領下,當地通過“公司+電商平臺+合作社+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從各自“單打獨斗”到“合作共贏”,以深度融合謀求共同發展,實現銷售更廣、品牌更響、賣價更高、效益更好。同時,成立“柚相鄰”共富基金,每年增加共富基金超300萬元。2023年文旦柚單價穩步上漲,柚農人均增收7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