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態綠心的“水上巴士”成了一把打開城市魅力的“金鑰匙”。 全媒體記者 蔡昊 攝 秋意濃濃,莆田學院啟動“行走中的團課——Youth Walk木蘭溪”活動,100名青年大學生分成木蘭先鋒隊、綠水衛士隊、生態和諧隊、河湖守衛隊、福流永續隊五個小分隊,來到木蘭陂公園、新溪小學、蒲坂村領略變遷,在玉湖乘坐“水上巴士”,泛舟賞景,在“行走的課堂”中沉浸式感悟木蘭溪治理“變害為利、造福為民”的生動實踐。 木蘭溪,莆田人民的母親河,歷史上水患頻發。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擘畫、親自推動木蘭溪治理。歷屆莆田市委、市政府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接續推進木蘭溪治理。 木蘭溪從“水患之河”到“生態之河”華麗轉變,呈現“人水和諧”生態新圖景,彰顯一方水土“詩和遠方”的新意境。 (一) 荔城區拱辰街道玉湖新城段堤岸,木蘭溪防洪工程奠基點草木蔥蘢,花朵絢麗,一旁的碑石上記載,1999年12月27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此為木蘭溪防洪工程開工奠基并參加義務勞動。 時至今日,木蘭溪清波安瀾。奠基點前方,“十里風光帶”一期工程落筆起勢。灘地公園、八二一人民公園、治水英雄園,加上沿溪的生態廊道,串聯起秀美風光。 “黃金沙灘、白鷺翔起、綠水潺潺,如今一方清水造福一方百姓。”木蘭溪治理展示館負責人陳瑞椿有感而發,展館門前就是灘地公園。 前不久公布的《中共莆田市委關于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莆田實踐的決定》指出,“深化木蘭溪全流域系統治理,集成實施‘千古木蘭溪、百里江山圖、十里風光帶’工程,把木蘭溪打造成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全流域展示帶、全要素展示館、全景式展示軸”。 隨水而生,伴水而長,因水而興,由水而美。 去年,我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公布,木蘭溪源頭、入海口均名列其中。 深秋時節,記者來到木蘭溪源頭,得知仙游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聯手廈門大學李振基教授帶領的生物多樣性調查團隊深入保護區,歷經近10個月的科考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仙游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相關負責人潘仙昌介紹,保護區內新記錄高等植物400余種、昆蟲200余種、魚類10種、鳥類35種、兩爬類20多種、大型真菌35種,已發現潮汕蠑螈、角原矛頭蝮等10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在入海口三江口段,記者穿行蜿蜒曲折的灘涂棧道,但見沿途分布高低錯落的觀鳥臺、觀鳥塔。空中鳥兒翩飛,棧道下魚兒跳躍。登上一座10多米高的觀鳥塔,視野頓時豁然開朗。灘涂上的紅樹林連綿成片,郁郁蔥蔥。今年4月,省林業局正式批復同意我市委托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調查規劃院編制的《福建莆田木蘭溪口省級濕地公園總體規劃(2024—2028)》,擬建的濕地公園是木蘭溪流域匯聚并與興化灣連接的重要紐帶。 位于荔城區和涵江區交界處的木蘭溪口所在的興化灣,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黑臉琵鷺、黑嘴鷗等珍稀瀕危候鳥的重要越冬地。據統計,當地共記錄到65種水鳥,包括17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是我省水鳥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 木蘭溪下游,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木蘭陂的木蘭陂博物館建設基本完工,進入綠化養護階段。航拍下的木蘭陂水文化展示中心,建筑外觀形似篆書“水”,寓意“千古傳承、川流不息”。市木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國寧說,今后館內將打造“時光隧道”看“木蘭春漲”,展現古時木蘭陂使興化平原“滄海變桑田”歷程等,為木蘭溪增添一道人文景觀。 玉湖之上,白鷺翔集。當年木蘭溪“裁彎取直”留下的舊河道,形成超700畝天然生態內湖,如今已建成風光旖旎、人水和諧的環玉湖公園,圖書館、科技館、青少年宮并立湖畔,成為我市文化新地標。萬科、建發等知名房企紛紛入駐,玉湖新城快速崛起,成為城市新打卡點。 (二) 舟行蘭水,遠眺壺山,靈動的“水上巴士”穿越荔城區拱辰街道東陽村,抵達西天尾鎮北大村。 地處企溪、后卓溪、丁林溪三溪匯合處,北大村布滿河道,荔林水鄉風韻凸顯。“水上巴士”開通,北大村持續刷新荔林水鄉美景,讓市民和游客深度體驗“城市綠心”。 “水上巴士”從這里起航,穿過以莆田名荔命名的陳紫橋,沿著綬溪、城涵河道,載著游客往返歷史文化村落洋尾、東陽、延壽及玉湖,融入“荔林蔥郁、白鷺翔飛”的靈動詩意畫面。 荔城區西天尾鎮黨委書記陳君說,北大村搶抓“水上巴士”流量機遇,在木蘭溪沿岸植入水上競技、河岸露營基地、河道沿線小火車、小口袋公園、荔枝(勵志)主題公園等綠色產業,打造了十多個水上旅游“網紅打卡點”。2023年村集體收入約62萬元,增長55%;人均可支配收入約4萬元,增長25%。 穿越“城市綠心”和荔枝林帶的“水上巴士”成了一把打開城市魅力的“金鑰匙”。 “‘水上巴士’綠心主航線已全部開通。”市木蘭集團“水上巴士”運營負責人洪翔介紹,2條航線,總長24公里,單日人流量最高達1500人次。2023年初“莆陽開春,開河、開街、開村”活動啟動以來,我市“水上巴士”已累計接待游客4萬多人次。 “‘水上巴士’盤活木蘭溪沿線古渡古村古街。”木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林超雄表示,當前我市加快“水上巴士”沿線旅游業態打造,在夜游項目上,薈聚莆田水利傳奇、書香傳承、禪武文化、曲藝瑰寶、仙作工藝、新舊二十景等特色,以沉浸式光影空間,展現莆田城市形象。激活生態綠心價值,兼顧沿線鄉村振興重點片區、白塘湖景區、荔枝文化體驗園、水上巴士樞紐驛站、陳橋紅磚古厝、東陽村文旅等多點位的建設,打造莆田歷史文化生態全景展區和未來新質產業的孵化器,在未來農業、現代旅游、新興產業上聯動發力,為放大生態效應,蹚出一條新路。 (三) 水上有巴士,岸上有綠道。 霜降已至,莆陽福道沿線依然青綠。記者漫步在莆陽福道鳳凰段,耳畔流水潺潺,鳥鳴聲聲,沿途淺藍色的綠道蔓延,智慧路燈筆直矗立,不時有漫步者或騎行者經過。 “福道,造福百姓的有福之道。”住在附近的俞金森享受到“家門口”的綠色福利,贊嘆不已。 市園林建設公司“鳳凰福道”項目負責人潘驍介紹,我市規劃將市區南部十里風光帶為代表的木蘭溪流域景觀與北部綬溪公園、泗華郊野公園連接在一起,形成長53公里的環城福道。莆陽福道鳳凰段作為全市首條環城福道、環城生態綠廊的示范段,北起東圳水庫,南至木蘭陂,是省、市重點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目前已完成主線14公里、連接線7.5公里建設。 距離莆陽福道不遠的泗華郊野公園,最近在西岸陽光草坪“上新”了露營地。營地內,游客親近自然,放風箏、抓小魚、騎行、輪滑、野餐,好不愜意。 依溪而建的泗華郊野公園,是泗華溪清淤后建起的全市首個郊野公園。規劃建設面積約95公頃,涉及溪流4.3公里。 記者看到,公園內有宛若彩帶的步道、蒼翠欲滴的草坪、鮮艷美麗的花海,新建的魚形廊架、弧形廊架造型美觀,連成泗華溪沿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泗華郊野公園新晉網紅打卡點,暑假期間日均人流量近萬人,平常周末也有8000多人。”公園項目負責人鄭俊芳說道,公園充分利用山體、林地、水系、野生植物、鄉村及歷史文化遺存等資源,打造集觀賞游覽、休閑游憩、體育健身、文化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公共開放空間。 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攬綠色高質量發展,塑造山清水秀生態典范,加快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共享高品質生活,今日莆田,山水詩畫生態韻城分外妖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