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土寨安置區 玉井社區19號地安置小區 時下,走在鯉城街道玉井社區19號地安置小區的路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面映出斑駁的光影,居民愜意行走在整潔寬闊的道路上,一排排新樓房整齊坐落。小區里,居民林練練正在裝修新房子,只見地板和外墻瓷磚已貼好,屋內墻壁粉刷完成,正在進行收尾工作。“就等生活用具配備齊全后,過年就能搬進來了。”林練練看著新房一臉笑容。 “我們在推進安置房項目建設中,嚴格按照環境優美、質量一流、設施完善、群眾滿意的總體要求,努力把這項民心工程辦好、辦實、辦到群眾心坎上。”鯉城街道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據了解,今年鯉城街道已有5個安置房項目陸續交房,如期兌現了群眾圓夢安居的承諾。目前已有664戶回遷群眾在老地方開啟了新生活,其中,安置套房1734套。 在提速提質回遷安置的同時,鯉城街道開足馬力讓安置房選房用上“大數據”科技手段,讓征遷戶早日搬進新家。此前,北寶峰社區土寨安置區選房工作現場,118戶安置戶順利完成選房,這是我縣首次運用數字化系統開展安置房選房確認工作。 據介紹,數字化系統安置房選房確認工作,將房源信息及安置戶基本信息提前錄入到系統中,通過智能化算法,提供數套最優選房方案,同時在群眾選房后,直接鎖定所選房源,并自動生成選房協議,輸出確定補差款信息等,避免以往人工選房信息差導致的效率低等問題,進一步保障了選房工作的高效與公平。從挑選房源、簽字確認到領單、離場,選房全程僅用6小時,相較于傳統方式節省了一半以上選房時間。 為保障安置房分配工作科學開展、有序進行,鯉城街道還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制定拆遷安置選房工作實施方案,解讀拆遷安置選房政策等各個環節,切實將前期工作做實做細。選房按“拆一還一”及“同一樓梯、同一層次、相對集中”原則,使每戶都能根據自身的可安置面積和選房順序,選擇到較為合適的安置用房。選房現場還邀請街道紀工委全程監督,確保選房公平公正進行。 與此同時,為提升社區宜居系數和居民幸福感,鯉城街道結合自身實際,以黨組織為紐帶,探索成立“黨建+物業”模式,將黨支部與物業企業、業委會之間聯結起來,形成“三位一體”治理模式,讓各方資源沿著組織鏈條相互傳導;并根據各小區業主集體的意愿,提供衛生保障、社區團購、家政服務、托育養老等不同的服務內容,切實把服務延伸到戶,共建宜居幸福家園。 拆遷安置既是事關群眾的“民生小事”,也是社會發展的“關鍵大事”。鯉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楚旭亮表示,近年來,鯉城街道把安置房回遷作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研究,科學制定方案,優化服務保障,高效開展回遷選房各項工作。下一步,將加速推進育英花園、61號地等安置區回遷安置,同時結合“紅色物業”,扎實做好回遷安置“后半篇文章”,讓安置小區環境更美、群眾生活水平更優、民生幸福成色更足,打造高品質宜居宜業宜游城市建設“新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