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華林經濟開發區的福建亞明食品公司展廳,菜肴產品琳瑯滿目。深耕酒店菜肴行業20余年,該公司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中式菜肴生產標桿企業,擁有知識產權300多項,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中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企業。 “我們正在推進省重點項目、中國中餐標準化產業基地亞明百畝產業園項目,打造一個集智能制造、技術研發、倉儲物流、商務辦公接待及宴席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將為廣大食客帶來一場視覺與味蕾的盛宴。”亞明食品公司總裁吳其明說。 企業的發展折射出園區的活力。華林經濟開發區著力建設功能完備、宜居宜業的標準化園區,近年來將華林工業園區、太湖工業園區、中電科創城、西許專精特新產業園、富力智造產業園、東海鞋服產業園作為輻射帶動區,納入開發區整合托管。 作為華林經濟開發區的“領頭羊”,華林工業園區從2003年成立至今,產業加速集聚壯大。華林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陳攀介紹,華林工業園區共入駐企業465家,規上工業企業87家,納稅100萬元以上企業47家。 如今,華林工業園區已擁有多個優勢產業。鞋服產業方面,擁有力奴、郭氏、新路、祥麟等10家產值超5億元龍頭企業,涵蓋上下游配套產品及高端成品鞋,形成產業集群效應。食品產業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包括以“預制包裝菜肴”標準制定單位亞明食品為代表的“預制中式菜肴”,以“百年老字號”復茂食品為龍頭的食品烘焙,以上市公司天怡農業為代表的家禽類加工。園區引進三利譜偏光片項目及大唐5G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以三利譜、杰訊光電為龍頭的光電生產集群,做強電子信息產業鏈。吉尼斯世界紀錄作品《清明上河圖》,正在創作的百米長卷大型組雕作品《京杭大運河》及《百里蘭溪圖》,成為全市大力推動的文旅融合項目,帶動工藝美術產業蓬勃向上。 園區興則產業興,園區強則經濟強。夯基礎、鑄優勢、補短板、強弱項,華林經濟開發區“一區多園”同頻共振,通過整合新建和現有園區,實現資源優化和空間整合,有效提升了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布局的統籌能力。同時,通過跨園區資源互補和管理經驗共享,實現了互利共贏。太湖工業園區已入駐企業61家,今年1—9月份產值達54.2億元。中電科創城先導區已簽約企業58家,涵蓋軟件開發、系統集成、芯片設計、醫療健康大數據等領域,初步形成數字經濟集聚效應,核心區已開工建設,預計2025年6月底交付使用,已簽約意向企業18家。東海鞋服產業園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預計今年可竣工交付,將進一步整合現有產業資源,有力推動鞋服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實現鞋服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富力智造產業園一期3號地塊預計12月底土建竣工,將加快打造鞋服全產業鏈智能化生產基地。西許專精特新產業園預計2025年上半年竣工。 做大園區規模、做強主導產業,推動產業轉型、提高畝產效益。陳攀表示,華林經濟開發區打造智慧園區,率先開發“華林經濟開發區一張圖”平臺,啟動開發區數字沙盤和管理大腦平臺建設,活用“為企享策、為企尋場、為企招才、為企引資、為企解困”五大應用場景,更精準、更高效、更全面地服務企業。 華林經濟開發區大力開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產業鏈招商,創新“輕資產、重資本”招商、產業基金招商、產業鏈“矩陣式”招商等新模式,策劃日山、山霞等片區招商項目,錨定電子信息、智慧鞋服、新興戰略等產業,引進一批新質生產力企業。同時,補齊基礎短板,完善公共配套,盤活存量空間,集約利用土地,將政策、資金、人才等優勢資源向園區匯聚。 華林經濟開發區正不斷提升承載力和吸引力,推動產業向“高”向“新”。截至目前,華林開發區共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5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通過認定21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