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職工活動
工會驛站送清涼
職工子女暑托班
關愛行動 今年以來,縣總工會自覺站位全縣大局、服務中心發展、展現工會作為、維護職工權益,用心用情打造職工溫馨家園,充分展現工人階級的時代風采,不斷擦亮“工”字服務品牌影響力、凝聚力、向心力,在我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局中貢獻工會力量。 ■思想引航凝心聚力 今年以來,縣總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打造職工教育課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走進職工心里。 縣總工會組織工會干部、勞模工匠,組建“理響莆陽·有模有樣”“福小宣·仙講隊”等宣講小分隊,進機關、進企業、進園區、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面向廣大職工群眾開展主題宣講、“工會大學習”等活動30余場,讓黨的理論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舉辦職工讀書、演講、書畫攝影展、趣味運動會等各式各樣的“工”字特色文體活動20多場,引導全縣廣大職工矢志不渝跟黨走、凝心聚力展作為。 縣總工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廣泛宣傳勞模工匠在我縣各條戰線上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事跡,激勵全縣廣大職工向勞模學習、向勞模看齊,立足崗位,“奮進爭一流、實干開新局”,推動美麗仙游再創新輝煌。 ■圍繞中心融入大局 今年以來,縣總工會圍繞縣委“1021”工作機制和“1299”工作抓手,主動融入縣域發展大局,找準工會服務中心工作的著力點,充分匯聚全縣職工力量,助推我縣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由縣總工會實施的“四級聯動”“五大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活動拉開序幕,聚焦圣山、蘭石、南興、象林、興山、前溪等9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市、縣、鎮街(園區)、基層工會四級共同發力,通過勞模工匠助村、工會+金融、技能提升、工助振興采購、生活品質提升五大行動,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工會力量。 鄉村全面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縣總工會發揮勞模工匠業務專長、技術優勢和示范帶頭作用,以科技、教育、醫療、金融、就業等勞模工匠助村服務隊和勞模工匠助村特派員隊為主體,開展勞模工匠助村行動。以度尾鎮圣山村為例,勞模工匠助村行動為該村爭取了人才支持、資金扶持和技術指導,通過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探索自主經營、財政扶持、盤活資源、入股項目、發展花卉、火龍果、沉香基地等多條路徑,實現村集體和農民雙增收。 盛夏時節,茶山青翠,由縣總工會主辦的“工助振興·共富共美”采茶技能競賽,在茶葉專業村龍華鎮金溪村如期上演;金秋十月,蜜柚飄香,隨著縣總工會“工助振興·共慶豐收”鄉村帶貨直播員技能競賽在度尾鎮火熱舉辦,為銷售旺季的文旦柚之鄉添了一把火;還有縣總工會“工助振興·共富共美”草編技能競賽走進草編工藝專業村鐘山鎮梅洋村,民間手藝人同場競技,向四方來賓展現傳統工藝魅力…… 今年以來,縣總工會廣泛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勞動和技能競賽,在全縣上下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同時扎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做實“求學圓夢”“名師帶高徒”“技能培訓”等特色項目,評選表彰“產改示范企業”5家,培育打造市級產業工人領軍人才培訓基地2家、“仙游工匠學校”2家,培訓職工1萬多人次。 為解決創新創業中面臨的融資難題,縣總工會聯合仙游農村商業銀行,創新打造“工會+金融”項目,推出“工惠貸·福農情”“勞模·工匠貸”“就業創業貸”等一系列金融產品,為創業主體提供精準服務,在助力鄉村振興、激發創新創業活力發揮積極作用。 ■用心用情服務職工 “只要刷指紋就能進去,可以飲水、乘涼、坐按摩椅……”剛送完外賣走進驛站的餓了么騎手小陳說。日前,全縣首家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餓了么)愛心驛站正式上崗。 縣總工會整合多種資源,在全縣范圍內設立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14處、戶外勞動者工會服務點24個,設休息區、閱讀區、茶水區、衛生間等,沙發、飲水機、冰箱、空調、微波爐、應急藥箱等一應俱全,解決戶外勞動者“喝水難、熱飯難、歇腳難、休息難、如廁難”等問題。為進一步打破基礎驛站在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效率等方面局限性,縣總工會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造升級,建設首批5處24小時智能化工會驛站,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全天候不間斷的暖心服務。 在此基礎上,縣總工會打造仙游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除驛站基礎服務外還拓展“1+6”多維服務體系。6大功能布局包括:共享職工之家,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服務;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構建矛盾糾紛預、調、裁、訴、執行等全流程服務體系;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聯盟,以“黨建帶群建”提升服務質效;行業工會聯合會,提升工會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市首家暖“新”食堂,用營養實惠的“暖心飯”提升服務“溫度”;職工培訓中心,為職工免費技能培訓等。 縣總工會依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服務中心和分布全縣戶外勞動者愛心驛站,推行“我到驛站當驛長”主題實踐活動,各級工會干部深入各驛站當好“四員”(政策宣講員、信息收集員、糾紛調解員、職工服務員),“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解決職工反映的訴求和問題。 感受“家”溫暖、共享“家”服務。縣總工會堅持“工會主導、企業主體、職工主角”,著力構建職工文化服務體系,設立職工服務中心、職工文化公共展廳、共享運動場所、職工書屋、媽媽小屋等職工服務場所。截至目前,“司機之家”6個、職工書屋15個、“媽媽小屋”32個、醫生休息室6個、“共享職工之家”12個。 與此同時,縣總工會連續第三年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關愛月活動,通過新業態勞動者建會入會、送“送健康”“送法律”“送維權”等“六送”關愛服務,切實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