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園雪景
游客打卡
仙水洋
前溪露營地 西苑鄉是木蘭溪的發源地。今年以來,該鄉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人文資源,推動鄉村旅游不斷向縱深發展,區域內特色旅游多點開花,西苑鄉入選2024年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據統計,該鄉今年以來游客數量達93.5萬人次,文旅效益首次突破400萬元。 ★資源整合 打響四季旅游品牌 近日,由于氣溫驟降,西苑鄉石谷解迎來霧凇氣象景觀。樹木、花草上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凌,含露欲滴,在陽光的映照下,美輪美奐,這一自然景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賞。 一半是山川原野,一半是文明薈萃。西苑鄉就處在山川之中,該鄉境內林地面積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33%;山石地貌資源豐富,平均海拔1024米。擁有國家3A級景區仙水洋,野生動植物數不勝數的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以及地質奇觀的“十八股頭”“石人頭”景區等自然景觀,這里亦是南少林發源地之一,境內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無塵塔,中共福建省委東湖舊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是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港城“后花園”。 西苑鄉立足“綠色”“生態”優勢,以春品“仙景”、夏游“仙水”、秋攀“仙谷”、冬賞“仙山”,打造四季全域可游生態新坐標。 今年春夏,西苑鄉“仙界鬧春”活動在鳳山新村開展,花燈、美食、廟會民俗大戲,以及前溪村火樹銀花音樂節,為西苑鄉今年的旅游旺季營造了火熱態勢;五一假期,結合鄉村特色文化,在鳳山、鳳頂、柳園、前溪四個村設置打卡拍照、互動游戲、沉浸體驗等與專題片節目同款的游戲環節,讓游客在互動游戲中體驗鄉村游的樂趣。此外,秋攀刺刀峽谷、冬游石谷賞景等主題節慶,也結合區域內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傳統與新型旅游業態等,讓原本沉寂的資源“活”起來,使之成為全域旅游全鏈條發力的新動能。 ★全域開發 串聯三大精品路線 行駛于西苑鄉山道上,沿途可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位置寬敞的觀景臺、修繕一新的旅游廁所、醒目的旅游交通指示牌。“我們投入了2000萬元,拓寬村內道路寬度,實現雙向通行無障礙,鄉內顏值品質和服務功能都得到提升和優化。”西苑鄉黨委宣傳委員、副鄉長蘇俊彬說。 全域旅游,意味著無論是否是核心旅游區域,都要能滿足游客體驗需求。為了貼近這一目標,西苑鄉從生態空間入手,結合仙水洋體驗基地和以仙人山、刺刀峽谷戶外攀巖基地,推動旅游景點串點成線,形成刺刀峽谷大景區、仙水洋周邊游、源頭朝圣游三條精品旅游路線,聯動九座寺、無塵塔、石谷解、鳳山村、鳳頂村等多個村寨,激活了當地鄉村生態觀光游,為西苑鄉全域旅游發展賦能。 每當荷花盛開,西墘村蓮花便進入觀賞期。該村打造集蓮花種植、采摘、銷售、游玩于一體的蓮產業,種植成片60畝蓮花和棧道建設,景區提升改造后新增親子樂園、蓮園民宿、西墘茶莊等項目,激發鄉村旅游經濟新活力。 走進柳園村,村內的梯田層層環抱著山脊,高低錯落,古建滄桑、小巷悠長。村內現存有100多棟清代、民國時期的古民居,吸引了無數游客前來探訪。村里積極發展鄉村旅游,通過打造特色民宿、豐富文化活動助力古村流量連創新高。前溪營地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布的“中國十大露營地”推薦名錄,當地創新性推出一些露營地與農業、文化、音樂等產業融合,打造出一系列差異化露營服務和場景體驗,成為帶動文旅發展的動力之一。 ★做優特產 打造四個名優產品 西苑鄉不僅有來自山林的饋贈,金線蓮、桃花林、“稻香魚”、大棚葡萄等特色產業也很豐富,“吸金引流”潛力巨大。但能讓游客帶走、有品牌辨識度的產品少之又少,集文旅和特色于一體的“拳頭產品”更是難找。 為了打破這層藩籬,西苑鄉充分挖掘產業特色,推進現代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引進高端設備,做優做精西墘蓮產業、白巖茶產業,“仙苑有禮”“靈芝茶”“白馬巖”“古樹白茶”等產品,品牌美譽度持續擴大,農民“錢袋子”越發飽滿,跑出了鄉村振興加速度。 與此同時,為了讓“冷”資源變身為“熱”經濟,西苑鄉集中力量打造農文旅特色品牌,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建設高山稻米、油茶、特色水果示范(葡萄采摘園)、苦筍栽培、食用菌香菇栽培等特色農業基地,并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步伐,與鄉村振興集團共同打造“高山稻米”“五行赤豆”“有機黃豆”和“鳳山紅米”等四個系列名優產品,不斷提升西苑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