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開通運營5周年。 從老京張到新京張,跨越115年,京張線彰顯了鐵路人筑路強國之精神,也見證了中國人“走自己路”的堅持和榮光。 1909年,詹天佑用“人字形”鐵路,開啟中國人自建鐵路的歷史。 2019年,京張高鐵從“人字形”線路下方穿行而過,用一個“大”字實現兩條京張線跨越百年的歷史交匯,引領中國鐵路又一次飛躍。 以京張鐵路為起點,中國人自己的路,不再由他人擺布—— 115年前,面對積貧積弱的中國,留學歸來的詹天佑發出令人扎心的感嘆:“竊謂我國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引以為恥。” 他不顧“中國能修京張鐵路的工程師還沒出生”的嘲諷,頂著工程艱巨、資金不足、機器短缺、技術薄弱等困難,勇敢挑起京張鐵路總工程師的重擔。 他將南美伐木所用的“人”字形鐵路首次運用在我國干線鐵路上,通過延長距離,順利通過了關溝段33‰大坡度,完成中國人自主設計、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被譽為“中國人的光榮”。 從自主設計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進的智能高鐵,從時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張線見證了鐵路的創新發展,更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 以京張高鐵為原點,中國人堅持走自己的路,成為世界高鐵“引領者”—— 5歲的京張高鐵,更“聰明”、更“能干”,也更“紅火”了。5年來累計發送旅客超5600萬人次。 智能動車組功能持續優化。高鐵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提升,到站0.5米內、1分鐘左右可實現100%精準停站,單車自動駕駛里程最長超過60萬公里。牽引供電系統的故障自行恢復時間縮短90%,應急保護跳閘時間由100至1000毫秒縮短至20毫秒,高鐵運行更安全了。 調度、客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借助“智慧大腦”,列車運行計劃編制耗時縮短2小時。客站綜合指揮中心工作效率提升50%,旅客過閘時間由3秒每人縮短至1.5秒每人。 預警能力大幅提升。技術手段能識別軌道板0.5毫米的裂縫,準確率高達90%。動車組智能運維方面,實現了車載全量數據5G高速傳輸,便于超前預警和視情維修。基礎設施智能運維方面,維修“天窗”利用率提升15%以上,軌道精調效率提升了85%。 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抓住智能高鐵發展機遇實現“彎道超車”。我國鐵路技術創新“先人一步”,隨著技術迭代,智能高鐵有望持續領跑世界。 從更大視野看,京張高鐵集中呈現了中國鐵路發展的最新成果。裝備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等學科在這一工程中得到融合應用,為鐵路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以京張高鐵為基點,京津冀協同、冰雪經濟發展開啟新篇章—— G7831次列車上,兩位滑雪愛好者相約去崇禮太舞小鎮滑雪。 太舞小鎮開發之前,當地只有70多戶農家,冬天進車得靠人工鏟雪開路。如今,崇禮這個小縣城坐擁兩座高鐵站。“偏僻小縣城正在變成國際化小城市。”太舞小鎮品牌總監任曉強說。 今年,崇禮第九家滑雪場開業,當地形成了冰雪經濟的聚集效應。任曉強發現,顧客群體正從京津冀向更大范圍輻射,南方客人、外國客人成了新的增長點。 高鐵壓縮了時空,放大了夢想。 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同步連通張呼、張大高鐵,使北京與內蒙古、山西和河北北部城市間往來更為便捷。待集大原高鐵開通后,京張高鐵輻射范圍將延伸至西安、蘭州、成都等城市,進一步促進京津冀與西北主要城市間的互聯互通,助力人暢其行、貨暢其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