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 全媒體記者 陳斌 攝 寒冬里,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內依然郁郁蔥蔥。記者驅車沿盤山公路行駛到仙游縣社硎鄉和菜溪鄉交界處,仙游木蘭抽水蓄能電站項目映入眼簾,現場施工火熱。 “在當地政府的保障下,項目按序時推進,計劃2028年首臺機組投產,2029年全部投產,進一步壯大新能源產業,實現重大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福建省木蘭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副主任馮士權表示。 綠色產業沿溪發展。在木蘭溪城廂區段的華林經濟開發區,郭氏(福建)鞋業有限公司智能沖裁車間生產繁忙。這家創辦于1995年的企業,曾在1999年第14號臺風中遭遇重大打擊。隨著木蘭溪有效治理,郭氏鞋業加速成長,并通過“科技+工藝”轉型升級,由當初占地面積20余畝的小工廠,變成如今占地200余畝,集科研、開發、生產、貿易于一體的園區制鞋行業龍頭企業。 “這些年來,公司能一路安心發展、創新前行,主要得益于木蘭溪綜合治理。”郭氏鞋業行政總裁趙魯山說。現在,華林園區這個曾經的水患之地,變成了聚集鞋服、食品、電子、工藝美術等主導產業的價值高地。 我市以木蘭溪綜合治理統攬綠色高質量發展,注重發展綠色產業,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旗幟鮮明講投資效益、畝均稅收,嚴把準入門檻。 距離木蘭溪入海口不遠處,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的藍色巨大廠房與不遠處的大海連成一線。“我們擁有啤酒行業最大分布式光伏,年發電量為1500萬千瓦時;釀造每噸酒耗水量比同行業低50%,100%蒸汽冷凝水回收,100%二氧化碳回收再利用,100%副產品(危廢除外)回收利用。”該公司公關副總監孫玲玲說,企業從高新技術和可再生資源利用等方面下大氣力,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 地處木蘭溪下游的涵江區,在光伏領域開拓新藍海。福建省首個單體最大海上灘涂漁光互補項目——涵江興化灣100兆瓦漁光互補光伏電站坐落于此,每年可提供1.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 從興化灣到湄洲灣,木蘭溪綜合治理孕育出的綠色發展理念,深深融入港產城聯動發展的實踐。 羅嶼港口配備智能化皮帶流程設備,堆場安裝有自動噴淋系統、大型防風網、粉塵監測站等環保設備,生活區大樓屋頂上太陽能光伏板閃閃發亮。港口持續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