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通報表揚一批全國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窗口建設先進單位和個人。仙游縣不動產登記中心被授予“全國不動產登記便民利民窗口建設工作成效顯著的單位”,為我市縣(區)不動產登記機構唯一上榜的單位。 過去一年,對于該中心來說,是收獲的一年,其中工業項目“五證同發”服務模式成為“莆田首次”。近年來,該中心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省“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工程”任務,推進不動產登記制度改革工作,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多措并舉優化營商環境,便民利企。 助力項目快速落地 “我們從江蘇常州到仙游投資,最令人驚喜的就是這里的營商環境,從部門上門服務到實現‘五證同發’,僅用29天。”落戶仙游經濟開發區的福建東南偉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產業園項目負責人熊繼東說,該項目實現“拿地即交證,交證即開工”,政府部門效率之高令人刮目相看。 “這樣的做法讓企業減少了至少半年的等待期,節省了大量的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對企業來說是非常利好的。‘五證同發’就是要為企業實實在在地省錢省心,這樣才能真正地優化營商環境。”仙游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陳高峰介紹,原來辦理土地出讓合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土地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等5個證件,需要企業自己到各個部門跑。由于項目業主、設計單位、勘察單位對審批政策、報批流程、手續要求不熟悉,導致多頭跑、錯漏報、返工多的情況比比皆是,辦理時間少則2個月,多則半年,嚴重影響項目進展。 仙游縣不動產登記中心以“聚焦需求,找準切口”為目標,不斷探索“增值服務”新路子。該中心充分發揮規劃、住建、不動產集中入駐審批中心的優勢,主動靠前,與前端審批驗收部門密切溝通協作,將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申請時間節點前移。“所有程序都沒有少,只是把之前的串聯辦理變成并聯辦理。相當于在廚房里把所有菜炒好,然后一起端出來。”陳高峰說。 “小房本”服務“大民生” “我們對摸底的房屋‘登記難’涉及的23個項目5173宗,逐個進行認真分析,將問題進行歸類,‘一類一策’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和針對性解決方案,實現對歷史遺留問題分級、分類、分步處置。截至上月底,已化解22個項目4922宗,化解率為95%。”陳高峰表示。 不動產登記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和社會穩定。近年來,該中心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最多跑一趟”的政策,創新集成服務,優化登記流程,通過簡化審批、流程再造、聯合會審等方式,深入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辦理不動產登記可通過微信公眾號“仙游縣不動產登記中心”或“仙游縣不動產登記網站”中的“外網申請”功能,提出申請并上傳所需的材料。受理成功后中心工作人員將直接與申請人預約上門服務,辦理相關業務,盡量讓“數據多跑腿,群眾不跑腿”。同時,推出領證可快遞的便民服務運行機制。目前,已辦理6570宗“交房即辦證”,已為鳳東房地產等4個項目辦理“交地即辦證”。 全程網辦數據跑路 “我中心開展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辦業務,企業和群眾一趟不用跑,在銀行即可直接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而且,該業務的辦理時限由原先的3個工作日縮短為2個工作日。”陳高峰說。 該中心以“便民無止境、服務零距離”服務理念為總抓手,以讓辦事群眾“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用跑”為目標,堅持以辦事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為要求。2019年先與仙游縣農村信用聯社簽署合作戰略協議,之后逐步推廣至全縣12家銀行開展,優化提升不動產登記服務。目前,不動產抵押登記全程網辦共受理辦結1.27萬宗。 “全程網辦改變原來不動產抵押登記需要企業、群眾在銀行和不動產登記窗口申請辦理、提交材料、審核審批的傳統模式,實行由中心直接授權銀行對不動產抵押登記所需材料進行申請受理,并通過網絡上傳相關材料數據,中心通過網絡對銀行提交不動產抵押登記材料進行審核審批,同時將審批結果推送至銀行的新模式。”陳高峰介紹。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該中心引導登記人員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意識,完善規范服務承諾、限時辦結、一次告知、首問負責、AB崗等工作制度,全面規范登記發證工作、規范窗口日常管理、規范各項辦事服務行為。中心駐縣行政服務中心實行綜合窗口受理、集成服務的模式,共設置5個綜合窗口和1個收費窗口,綜合窗口受理包括初始、交易、林權等綜合業務,以“精心、熱心、耐心、專心、細心”的服務精神,最大限度提升服務效能,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