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黃社區扁食工坊內,女工們圍坐在一起制作扁食。 在元宵節期間,一段由巴黎奧運會銅牌獲得者江伊婷為家鄉代言的短視頻在朋友圈流傳。視頻中,江伊婷熱情歡迎大家來到她的家鄉——莆田后黃景區,感受南洋風情,品嘗非遺美食。這一切的背后,離不開后黃社區共富工坊的精心打造。 今年年初,江伊婷的母親陳靜創立的媓后扁食品牌入駐荔城區西天尾鎮后黃社區共富工坊。元宵節,后黃社區扁食工坊里熱鬧非凡,燕皮扁食成為當天的熱銷美食。女工們圍坐在一起趕制扁食,她們手指靈巧,很快,就制作完成一個個小巧玲瓏的扁食。 陳靜將鏡頭對準燕皮扁食制作現場進行直播,邀請網友來參觀體驗。她還計劃拓展研學、團建等。 后黃社區僑胞眾多,社區內莆田傳統紅磚厝與南洋元素的百年僑居交錯分布,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景觀。我市提出要“朝著和美莆田、共同富裕的新愿景前進”。后黃社區積極整合南洋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獨特資源,構筑了2000多平方米的共富廣場,并建設了文創、旅拍、游園等業態,既為居民增加了房租、田租、薪金收入,又讓社區有看頭、有玩頭,更有盼頭。 先行投用的共富工坊由一處380平方米的舊校舍改造而成,設置了非遺手作游客體驗區,豐富了社區文旅的內涵。 后黃旅游景區管理公司總經理林金滿介紹,社區利用公共生活空間及村民閑置的院落作為場所,相繼引進扁食工坊、紅團工坊、扎染工坊、陶藝工坊等,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才藝,實現了非遺與古厝民居的跨界互動。今年春節,后黃景區憑借這些特色項目出彩出圈,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還提升了城市的文化軟實力。 那么,共富工坊的共富密碼是什么? 荔城區后黃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許麗麗說,社區流轉居民閑置的房產,由運營公司統一裝修、管理并出租,開設非遺、研學、采摘、藝術等共富工坊,把資源“存量”、人員“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同時,共富工坊定向吸納社區剩余勞動力、低收入居民,為他們提供技能培訓,學習非遺制作技藝,普及直播技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持續放大“家門口”的共富效應。 在紅團工坊,68歲的林秀鶯手把手教孩子們印紅團,她還上過央視推介后黃,一個人能帶一個研學團。 她感慨地說:“年輕人都喜歡外出,但若社區富起來了,年輕人自然就會回歸。” 新聞鏈接 三面環山的后黃社區,過去是個“空殼村”。2015年,后黃引入旅行社,合作設立莆田后黃旅游景區管理公司實施整村運營。其中村集體占股51%,企業占股49%。通過統一招商,整合業態,引導居民參與文旅開發,涌現古村游覽、僑厝觀光、農事體驗、休閑采摘、餐飲民宿等新業態,為后黃添新景。如今,后黃社區一躍成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有“顏值”有“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