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仙游文旅活動豐富多彩,文旅發展啟新篇。 圖為群眾在仙游縣美術館觀展。 仙游縣委重視拓展美術館傳播藝術、社會教化功能,與構建現代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結合,打造文化宣傳推廣普及品牌,讓美術館成為仙游城區文化新地標,打造仙游畫派藝術IP元素,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 2月2日,仙游縣美術館正式開館,標志著仙游再添文化藝術新地標,群眾也多了一個增進情感、修養身心、促進社會和諧的好去處。 文化IP作為文旅融合的創新路徑,在賦能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助推區域品牌價值提升的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日前,仙游縣委書記吳文恩到縣美術館調研,強調要堅持融合導向,探索“展覽+文旅”模式,開發藝術文創IP,讓美術館成為文旅融合新引擎。 打造區域文化高地 連日來,仙游縣美術館內人頭攢動,觀眾紛紛走進展廳,感受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藝術魅力。作為中國國畫之鄉,仙游縣以深厚的文化積淀和持續的文化創新,為大家獻上一場場視覺與精神的盛宴。 仙游縣美術館位于縣行政中心東南側,總投資約4600萬元,建筑面積7699平方米,主要建設公共展廳、多功能廳、培訓及藝術互動中心、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等。美術館緊跟時代步伐,引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打造沉浸式展區,觀眾可通過全息投影技術,直觀感受畫家創作時的筆觸與意境。“這種互動形式讓傳統藝術不再遙遠,仿佛能穿越時空與大師們對話。”觀展的群眾贊不絕口。 仙游縣領導在2025年新春團拜會上強調,將依托“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等國家級文化項目,進一步挖掘本土藝術資源,推動仙游縣美術館成為區域文化高地。當前,美術館正積極申報,計劃推出“李耕與黃羲藝術對話展”。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仙游縣有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各1處,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8處,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324處,已形成全域覆蓋、上下聯通、資源共享的縣鄉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 一個個展館,不僅是文化建設工程,更是仙游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起點。近年來,仙游縣探索公共文化設施社會化運營新模式,實現從“辦文化”到“管文化”的轉變,探索實施政府部門運營、社會組織運營、市場主體運營等三種運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監管主體即“誰來管”、運營主體即“誰來做”、運營模式即“怎么做”三個問題,推動形成權責明確、多元并進、專業高效、績效出色、服務優良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打造仙游城區的文化中心、展示中心、市民休閑活動中心、人氣集聚中心,為全縣人民提供免費開放服務的公共文化。 眼下,仙游縣正以多元化的方式,讓文化藝術浸潤群眾生活。這座“國畫之鄉”的文化地標,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書寫著新時代的文化自信。 精彩展覽激發活力 2月2日,仙游縣美術館開館后,舉辦“丹青寄懷——陳良敏中國畫鄉梓匯報展”,展出仙游籍畫家陳良敏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172幅,涵蓋人物、山水、花鳥等多種題材,集中展示了其在中國畫領域的深厚造詣和獨特風格。當天開幕式上,陳良敏還向仙游縣博物館捐贈8件近年創作的國畫精品。 展覽期間,陳良敏詳細地向觀眾講述每一幅作品背后的獨特故事,讓觀眾在駐足欣賞藝術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畫家的情感與思考。不少觀者表示,此次畫展讓他們近距離領略了中國畫的魅力,也為家鄉能有這樣一位杰出的藝術家感到驕傲。 而元宵節期間開幕的黃羲先生繪畫藝術展,主要突出黃羲對潘天壽的藝術傳承和學術影響,展出黃羲作品42幅,文獻手稿15件(本),畫集、研究集稿、論文集等16冊,中國美院、福建師大、集美大學博士、碩士論文6份,登載文章報刊5份,名家題字8幅等,展現黃羲對美術教育以及現代美術史的獨特貢獻。 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省市縣文旅部門領導、藝術界代表及書畫愛好者、中小學生相繼來到美術館,共賞藝術瑰寶,致敬畫家對中國畫創作與美術教育的卓越貢獻。 作為“中國國畫之鄉”的文化地標,仙游縣美術館舉辦的展覽不僅是藝術展示的窗口,更是文化傳承、產業發展與社會美育的綜合性載體,縣里將進一步“擦亮地方文化旅游品牌”,讓美術館成為激活地域文化生命力的核心力量。 仙游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仙游縣將組建經驗豐富的策展團隊,策劃系列展覽,形成品牌效應,邀請專家參與,提升學術水平,舉辦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增加互動環節,推動美術館實現辦展常態化,保持活力并持續吸引觀眾,提升社會影響力。 傳承文脈賦能發展 仙游素有“中國國畫之鄉”之美譽。近現代,仙游畫家林肇祺、李霞、李耕、黃羲更是作為閩派的代表蜚聲畫壇。 仙游國畫一直以其題材和表現形式的本土氣息以及雅俗共賞的特征而備受海內外鄉親的青睞。因此,仙游國畫也成為連結海內外鄉親感情的紐帶。特別是仙游畫派擅長的古典人物畫,作為宣揚中華文化五千年輝煌歷史的載體,單就創作題材的廣泛和內容的豐富、歷史人文氣息的濃厚而言,是其他畫派所不能比擬的。 仙游畫派中,李耕的古典人物畫最具鮮明的地方特色和風格特征,李耕國畫藝術研究院自1959年創辦以來,一直擔負著培養國畫人材、傳承、研究和弘揚李耕國畫藝術的重任。 陳良敏自幼深受家鄉藝術氛圍的熏陶,學習傳承傳統中國畫創作文脈。他潛心鉆研傳統中國畫的繪畫藝術,廣泛汲取歷代優秀繪畫藝術的精華,經過幾十年的勤學苦練和不斷探索,形成了具有古典與現代相融合的獨特藝術語言和繪畫風格,成為我國當代傳統中國畫優秀藝術家。 黃羲作為“閩派”人物畫的傳承中堅與“浙派人物畫”的奠基者,將海派、閩派與浙派人物畫融合,在傳統人物畫文脈的傳承光大上貢獻尤巨,其藝術生涯橫跨創作、教學與鑒藏三大領域,其豐富的藝術理論具有重要的當代意義。 為了讓國畫藝術得到良好的傳承與發展,需要不同年代的繪畫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靈魂與靈魂的對話。不久前,在黃羲先生繪畫藝術座談會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仙游應進一步挖掘黃羲藝術資源,煥發黃羲藝術IP的生命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誠然,仙游的文化軟實力要成為新的競爭力,需要轉變理念,加強宣傳,講好仙游畫家的藝術故事,打造仙游畫派IP,促進國畫藝術與文旅的深度融合與發展,不僅讓傳統文化煥發時代光彩,還能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文化活力。 縣委書記吳文恩指出,美術館作為縣域文化地標,要堅持為民導向,策劃更多反映群眾生活、貼近百姓審美的展覽;要堅持精品導向,挖掘仙游畫派本土資源和全國畫界本籍丹青名家,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品牌展覽;要堅持融合導向,探索“展覽+文旅”模式,開發藝術文創IP,讓美術館成為文旅融合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