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金溪茶園,工作人員查看茶葉生長情況。 ▲圖為蔡襄祠堂外,村民們在表演十音八樂。 仙游縣龍華鎮深化落實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村級共富小微園,以“游覽萬畝茶山、探尋千年古韻、感受禪孝文化、品嘗特色小吃、回歸綠色田園”為建設主題,進一步整合資源,引領帶動現代農業加速提質增效,高質量集聚、集群化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在新春的蓬勃朝氣中,仙游縣龍華鎮的片區組團化發展項目正如火如荼地推進。9個項目涵蓋在建與新建,總投資2.9億元,為龍華鎮的經濟騰飛、民生改善和文旅融合注入強大動力,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發展新畫卷。 近年來,龍華鎮認真落實黨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推進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工作,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優勢,打造村級共富小微園,不斷增動力、激活力、優引擎。 項目穩步推進筑牢發展根基 龍華綠色食品小微產業園項目位于龍華鎮貂峰村與大濟鎮東井村交界處,距福詔高速龍華出口僅1公里。該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150畝,建設茶葉、薏米等食品深加工標準化廠房,并配套食品質檢中心、貿易物流中心等,打造功能完善的綠色食品加工小微產業園,助力龍華鎮傳統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引領現代農業加速提質增效,促進鄉村振興。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謀項目就是謀未來。為此,龍華鎮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讓項目建設成為農村發展、農業轉型、農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和鄉村振興的撬動點。 當前,龍華鎮有龍華綠色食品小微產業園、素食與貢品文創研究基地、禪意休閑文化街區等2個在建項目,總投資1.4億元,今年計劃投資0.8億元。其中,素食與貢品文創研究基地及禪意休閑文化街區項目總投資0.6億元,今年計劃投資0.3億元,定位“龍華禪事、貢品原鄉”。項目新建素食城、禪意休閑文化街區和佛事用品一條街,對龍華寺至城區、龍華寺至貂峰高速口進行立面改造,融入禪意文化元素。建成后,將填補文旅“食住行游購學”業態鏈的空缺,打造“龍華禪事”文旅產業鏈雛形,以獨特的“禪”文化放大龍華的差異化優勢。 此外,龍華鎮今年還有5個新建項目,總投資1.5億元。產業類項目中,農業產業省級強鎮薏米建設項目將打造產業強鎮,新建薏米產品概念店、研學基地、農耕歷史展館等,推動薏米全產業鏈發展,培育良種、開發特色飲食和功能性產品,以OEPC模式運營燈塔社區,打開產業流量。世代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選址林內村,用地30畝,進行醫用酒精制劑及中成藥飲片生產。龍華鎮三茶融合發展項目依托金溪茶業有限公司,投資0.85億元,今年計劃投資0.53億元,建設三茶生態融合體驗館,展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 民生類項目也在緊鑼密鼓籌備中。龍華鎮鄉村振興項目涵蓋宜居金溪打造、貂峰村基礎設施建設、紅旗村紅色美麗村莊打造、文旅產業研發實踐、教育事業助力以及墓地生態整治等多個方面,致力于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增進民生福祉。龍華集鎮提升項目包括建設集鎮區健身步道及周邊綠化等配套工程,以及燈塔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項目,占地2000平方米,設置床位100張,完善集鎮公共服務設施。 一個個項目順利推進,為龍華鎮片區組團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科技賦能共富助力產業升級 共同富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價值指向與前進動力。龍華鎮通過村級共富小微園形成“共富工坊”“共富農坊”等平臺,著力在產業帶動中做大集體經濟“蛋糕”,打造億元村、十億元鎮。 位于金溪村的福建金溪茶業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省范圍內建立萬畝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金溪村的崛起與其不斷發展茶科技密不可分。金溪村地貌多為山地與丘陵,茶葉種植園地勢開闊、集中成片。園內土壤為黃壤和紅壤,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質地疏松,通氣和排水性良好,有機質含量較高,從而形成了茶葉獨特的品質特性。 “公司重視茶葉制作工藝的研究,擁有自己發明的專利技術。常年組織茶農開展茶樹品種無性系改良和清潔化加工技術研究,建立茶葉檢測中心、研發中心及樣品基因庫。”金溪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世統介紹,憑借卓越的研發能力和先進的生產設備,金溪茶葉新推出的蜜香烏龍、金牡丹紅茶等系列產品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近年來,仙游縣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出臺相關舉措,鼓勵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數字化設備的普及和應用,實現茶葉生產的潔凈化、標準化、規模化和現代化,從茶葉初制到精制各個環節,全程可追溯。同時,在鐘山等高海拔地區培育茶葉新品種,通過科技賦能,做優做強茶經濟。 傳承祠堂文化弘揚文明鄉風 隨著歷史人文紀錄片《蔡襄》的播出,更多人了解蔡襄,認識仙游。龍華鎮燈塔社區6000多人口中有近4000名蔡姓居民,是仙游縣蔡氏聚居地之一。蔡襄紀念祠,坐落于龍華鎮寶幢山南坡,始建于明萬歷元年,建筑面積526.4平方米,為單進廊院式建筑。2024年7月3日,該祠堂掛牌為“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是仙游縣蔡襄學術研究的主要活動場所,也是龍華鎮燈塔村老年活動中心。 祠堂文化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傳承。近年來,蔡襄紀念祠以弘揚“忠孝”文化為重點,豐富祠堂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祠堂內設有蔡襄文化展館,配備講解員對蔡襄文化和歷史背景進行細致講解。祠堂外建有蔡襄文化長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蔡襄建造洛陽橋,推廣為民辦實事的事跡。此外,還依托祠堂陣地提供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健康問診等便民服務,累計服務村民500人次,及時解決村民反映的實際問題。 龍華鎮探索“祠堂+文化”工作路徑,突出道德教化和文化熏陶作用,以蔡襄“廉潔勤政,忠國惠民”精神和地方特色茶文化浸潤民心,營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通過不斷完善家風家訓家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要素建設,充分發揮祠堂的功能和作用,積極參與村內矛盾糾紛調解,設立獎教助學基金會,舉辦集體做壽,每月開展一次“國學講堂”,常態化開展蔡襄書畫雅集、茶歇點茶、十音八樂等文化活動,不斷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龍華鎮是我市重點產茶區,與“茶”密不可分,處處可見“茶道”。蔡襄祠堂外,搭建了茶樓戲臺,成為獨特的“大眾茶館”。群眾可一邊飲茶,一邊觀看莆仙戲、聽十音八樂。村民們會自發在戲臺上練習表演,每逢初一、十五或重大節日,戲臺上曲聲婉轉,樂聲悠揚,休閑娛樂有聲有色,“肅穆”的祠堂充滿了活力。 據悉,龍華鎮現有2家大眾茶館、1家仙茶文化館、1家茶文化村史館等休閑空間,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廣茶文化。今年龍華鎮將續建大眾茶館,定位“喝仙游茶,看莆仙戲,吃莆仙宴”,對貂峰宮戲臺進行改造升級,并適度配套周邊設施,為龍華群眾打造休閑好去處。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龍華鎮片區組團化發展已進入2.0版本。下一步,龍華鎮將落實深化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共同富裕示范片區行動,全面推進全縣鄉村治理,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