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沃野,植樹正當時。今年春季植樹造林活動全面鋪開以來,仙游縣廣大干部和群眾迅速掀起播綠撒翠熱潮。目前,全縣已完成植樹造林5500畝,占全年任務的42%,預計一季度完成80%以上。 該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以干線兩側、城鎮周邊、飲用水源等區域為重點,拓展造林綠化空間,計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1.31萬畝、森林撫育2.1萬畝、封山育林2.1萬畝的目標。為此,該縣林長辦及早部署,明確造林綠化進度時間表,推行掛圖作戰,爭當生態文明“傳播者”、生態建設“踐行者”、綠色家園“守護者”,推進全縣林分質量優化和森林景觀美化,為助推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綠色力量。 為推動掀起大造林大綠化的高潮,該縣及時將任務下達到各鄉鎮、管委會、縣直有關單位,將造林地點分解落實到具體山頭地塊,對造林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的建設標準、補助標準、技術方案等進行具體細化,如重點區域林相改善(干線兩側、城鎮周邊)補助2000元/畝,分3年兌現;珍貴用材樹種造林補助600元/畝;新造豐產油茶林補助1000元/畝,低產油茶林改造補助300元/畝,并堅持苗木早備足、調度早啟動、督促早開展。特別是該縣林業局組織技術人員分組深入造林一線,對整地、挖穴、樹種、栽植等進行技術指導服務,協同鄉村督促施工隊伍嚴格按照有關技術標準和要求施工,嚴禁違規占用耕地造林綠化,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 在全面推進造林綠化中,該縣不僅嚴把設計關、用苗關、栽植關、管護關和驗收關,更注重機制創新,激活社會各方投入、建設的積極性,以全方位推進林業生態建設,持續提質增綠,更好地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在簡化實施程序上,實行承包經營的林地可自主施工,也可由承包經營者委托施工或通過邀請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并創新管護機制,堅持對國有、集體新造幼林推廣實行三年管護,要求各鄉鎮(街道)對列入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補助的地塊落實撫育管護責任。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為不斷增強綠色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林業高質量發展,該縣深入全面貫徹科學綠化要求,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著力實施花化彩化工程、豐產油茶工程、質量提升工程和森林經營工程等“四大工程”,著力保障造林進度和質量,促進全縣造林綠化均衡發展,以進一步提高全縣綠化水平,美化人居環境,筑牢森林生態屏障。 在花化彩化工程上,該縣堅持造林復綠與林相改造并舉,綠化與美化并重,開展重點區域林相改善行動,科學拓展造林綠化空間,增強森林生態功能。結合生態修復、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桉樹林改造等,該縣以干線兩側、城鎮周邊等區域森林景觀提升為重點,優先推進通往景區道路兩側森林花化彩化,合理配置鄉土樹種、珍貴樹種、彩色樹種,大力營造多樹種、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態景觀林,讓森林進城、入村,加快城鄉綠化一體化。 上山入林,開發森林“糧庫”。該縣認真踐行大食物觀,立足山多林多和氣候適宜優勢,大力實施豐產油茶工程,著力推進豐產油茶林建設,積極向森林要食物。堅持良種加良法,適度擴大種植規模,支持利用規劃造林地、低效茶園等各類適宜的非耕地國土資源,種植或改培油茶,并加快低產油茶林改造,采取撫育改造等措施,擴大豐產油茶林面積,實現在不與糧食爭地的同時開拓油源。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的仙游,縣域總面積1835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99.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1.42%,先后被授予“世界中式古典家具之都”“中國生態旅游大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國家級園林縣城”“省級生態縣”“福建省森林縣城”等殊榮。為推動全縣森林資源的高質量發展,實現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該縣堅持“以林為本、結構為主、科學經營、生態優先”的森林經營理念,實施“森林經營工程”,致力于培育穩定、健康、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以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該縣開展森林分類經營,加強中幼林撫育、未成林造林地撫育和低效林改造,采取間伐修枝、擇伐撫育、補植套種、割灌除草等措施,改善林木生長環境,調整林分密度、樹種組成,促進林木生長,提升林分質量和林地生產力。同時,加強封山育林工作,注重恢復和保護地帶性森林植被群落,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碳匯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