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遇潮起,驚看海漲;輕雷動地,白浪滔天。急水西流,歸帆靠岸;鐵橋跨海,網紅打卡”。這是仙游縣楓亭鎮海濱村的“濱海觀潮”的詩意寫照。 海濱村的海岸線保留了較好的原生態狀態,沙灘細膩,海水清澈,周邊環境優美。作為區域地標性建筑,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如一條蜿蜒的巨龍臥在深藍色海面上,極其壯觀。每三五分鐘便有一輛動車飛馳而過,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3月18日,記者來到海濱村的網紅打卡點參觀,但見游人如織,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悠閑地品著下午茶、看潮漲潮落。一有動車奔馳而過,大家便拿起手機拍照打卡。 “這還不是游客高峰期,夏季人更多。”楓亭鎮海濱村黨支部書記朱明鳳介紹,楓亭是仙游縣唯一靠海的鄉鎮,自然條件優越。去年,海濱村建成占地20畝、有1公里長海岸線的海濱碼頭網紅打卡地,夏季日均游客近2000人次。該村引導村民小組因地制宜,籌資超100萬元,完善涼亭、休閑廣場和道路硬化等設施。此舉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經濟開發區數萬名職工提供了一處休閑好去處。 海濱村及周邊區域有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堅實的現代工業基礎,具備打造特色文旅示范帶條件。這里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擁有新興宮等媽祖宮廟,民俗信仰豐富多樣。海安輪胎工業區擁有先進的輪胎制造技術和設備,可開辟工業旅游路線,展示輪胎制造流程及科技創新成果,滿足游客對現代工業的好奇心。可建設蔡襄酒業研學基地,開展酒文化研學活動,展示古法釀造工藝,開辦品鑒課程等,增強游客對當地酒文化的了解和體驗。此外,可整合區域內的工業資源,推出“智造仙游”主題游,展示楓亭從傳統商貿重鎮向產業新城的轉變過程,體現區域的工業發展成就。 “楓亭24個村居,每個村都有特色。目前已完成海濱文旅示范帶發展規劃書,計劃串珠成線、以點帶面,一步一步實現藍圖。”楓亭鎮人大主席黃勇峰介紹,目前,鎮政府正統籌海濱、海安、輝煌等沿海村合作,打破地域限制,整合資源優勢,共同打造特色濱海文旅帶,以文旅融合擦亮發展品牌。 為充分聽取民意,精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3月10日,楓亭鎮組織部分縣、鎮人大代表,赴福廈鐵路湄洲灣跨海大橋網紅打卡點、朱氏宗祠、海安輪胎工業區等地,開展海濱文旅示范帶建設調研活動,圍繞建設美麗鄉村、“蔡襄故里濱海新城”產城融合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