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氣溫逐漸回暖,春耕生產進入關鍵時期。3月20日,記者從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全縣各地農戶們全力以赴搶抓農時,并積極推廣應用數字化、智能化農業新技術,助力春季農業生產。 當天,記者走進位于賴店鎮的富洋農機專業合作社育秧基地,只見工人們正將一盤盤培育好的秧盤放置在運苗機上,再由運苗機精準地將秧盤輸送至等待插秧的田里(如圖)。從上個月開始,該基地投用運苗機代替果園運輸車,成為全市首家運用運苗機新技術的農業生產基地。 基地負責人傅富鳳告訴記者,相比于運輸車需要圍繞著田埂運輸,運苗機更加靈活,進而大幅擴大了輸送范圍,運輸效率提高了3倍。正在操作設備的73歲工人林美蓮感慨道:“以前都是用人力將秧苗拖到田里,有了這些機械現在就輕松很多了。”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除了運苗效率得到提升,機械化育秧技術也遠超傳統人工育秧方式。全自動流水線正高速運轉,鋪土、播種、灑水、覆土等工序一氣呵成,25天即可完成育苗周期,較傳統方式縮短了15天。傅富鳳說,基地還準備在下半年搭建大棚,通過大棚育秧減少天氣等因素影響,提高秧苗質量和成苗率。 據縣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楊漢銘介紹,我縣通過“政策扶持+技術革新”驅動,積極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快新機具新技術推廣,農機具結構持續優化,今年已在全縣范圍內開展農機惠農政策宣傳和技術服務7次,兌付農機購置補貼資金35.6萬元,補貼農機具167臺套,投入耕、種等各類農機具1000多臺,為春耕春播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 數據顯示,目前我縣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8.03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152臺套,耕整地機械5000多臺套,種植機械181臺套,糧食收獲及處理機械2700多臺套,糧食烘干場所7處,全縣糧食產地烘干能力達到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