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獲悉,我縣“人才強縣”戰略目標通過需求引才、梯次育才、創新用才“三才聚力”,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數據顯示,全縣已累計新增高層次人才超千名,培育實用型技術骨干3900余人次,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我縣依托“中國古典工藝家具之都”產業優勢,聚焦木雕、仙作紅木家具等傳統產業升級需求,同步布局電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動態發布《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指導目錄》。通過“需求+”引才模式,線上線下舉辦招聘會72場,釋放崗位7.02萬個次,并創新“項目合作+柔性引智”機制,成功引進硅鋼專家張鳳泉、山東大學王桂龍博士等7名復合型高端人才。“我們以‘按需定制’破解人才供需錯配難題,讓人才效能精準滴灌產業升級關鍵環節。”縣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我縣深化產教融合,構建“職業教育+訂單培養+高校賦能”育才體系。縣內職業院校新增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與三福、魯藝等龍頭企業開設“冠名班”,定向輸送技術骨干;聯動福州大學等10所高校與18個鄉鎮結對,開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專題培訓67場。更選派8名鄉村振興“頭雁”赴中國農大深造,帶動43家龍頭企業技術升級。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領軍人才引領、中堅力量支撐、后備梯隊跟進”的雁陣格局,已形成覆蓋產業工人、鄉村能人、管理干部的立體化人才儲備庫。 在用人機制上,我縣推行“人才效能動態評估”,建立“名師工作室”“仙游人才創新工作室”等32個載體,輻射培養1200名骨干教師與學科帶頭人。科技特派員制度創新推出“團隊+法人+個人”模式,助力構建“企業+智庫+基地+農戶”產業鏈,推動木雕非遺技藝傳承與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據悉,當地對貢獻突出的領軍人才給予專項榮譽獎勵,近三年帶動工藝美術產業產值增長23%,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翻番。 目前,我縣正加快打造“人才服務綜合體”,通過優化政策配套、建設產學研基地等舉措,力爭到2025年實現人才資源總量突破10萬人。縣委主要領導強調:“我們將持續厚植‘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讓創新活力成為驅動縣域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