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12”國際護士節來臨之際,記者專程采訪了縣總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王敏的故事,聽她講述工作日常,感受無私與仁愛的力量。 “我至今仍清晰記得初入ICU的那一天……各種先進的儀器及設備,監護儀上跳動的數字和波形,仿佛是生命的密碼,卻讓我一時摸不著頭腦。”王敏回憶道。幸運的是,王敏遇到了一群熱心的前輩護士。在她對操作流程感到迷茫時,她們會手把手地教她如何正確使用儀器及護理操作,與她分享工作中的經驗和技巧。在她們的幫助下,王敏開始熟練地掌握各項技能。她從一個對ICU工作一無所知的新手,慢慢成長為能夠獨立承擔工作的護士,這一切都離不開她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 王敏還記得有一次大夜的時候,來了一個大出血車禍的患者,醫生下達了氣管插管的指令,她立刻協助醫生準備好氣管插管所需的物品。她緊緊地固定住患者的頭部,眼睛盯著醫生的操作,生怕有任何閃失。醫生熟練地將氣管導管插入患者的氣道,導管滑入聲門的剎那,呼吸機開始推送第一股氧氣。看著患者的胸廓隨著呼吸機的節律起伏,她稍稍松了一口氣。然而,患者的心率依然不穩定,中途患者突然心跳停止,30公斤垂直壓力透過胸骨傳遞到掌心。1、2、3……計數聲混著骨骼的輕微爆響,患者肋間隙在我指腹下塌陷又回彈。王敏的每一次按壓都用盡了全身的力氣,汗水濕透了衣衫。在監護儀規律的低鳴下,醫生不斷地調整治療方案,下達著各種指令,整個搶救過程緊張而有序,每一個人都全神貫注,爭分奪秒地與死神賽跑。 每一次搶救都是一場與死神的較量,成功時的喜悅和失敗時的痛苦都讓王敏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寶貴。作為ICU護士,她們肩負著守護生命的重任,每一次搶救都是對她們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的考驗。在ICU工作的日子里,王敏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當看到患者在她們的精心護理下逐漸康復,所有的付出都變得值得了。那種成就感和滿足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患者家屬的感激之情,也讓王敏感受到了這份職業的價值和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