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面制作技藝在當地代代傳承。 榜頭鎮老人開展志愿活動。 榜頭鎮深入落實仙游縣“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資源稟賦,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優化資源配置力促產業興旺,推動資源整合促進鄉村治理,鋪展宜居宜業、和美共富新圖景。 夏日,仙游縣的325個村(社區)迎來一場特殊的“黨建體檢”。仙游縣委組織部牽頭,整合紀檢監察、農業農村等11個部門力量,按照“城建、平原、山區”不同區域下沉6個督導組,對照36項體檢清單,從10個方面對全縣村(社區)展開歷時兩個月的深度檢視,評選出6個“最佳先進”村(社區)黨組織。其中,榜頭鎮在組織建設、項目推進、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方面成效顯著,邁出富民強村振興路。 奏響鄉村發展“最強音” 漫步在榜頭鎮光埔村,腳下色彩鮮艷的瀝青“彩虹路”延伸,村道旁,民居立面統一、整潔美觀,將軍寨休閑公園內,人們健身娛樂,好不熱鬧。 “村里投資100萬元,修建文化休閑廣場、善治廣場、書屋書吧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既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村容村貌。”光埔村黨支部副書記郭逸鵬說道,昔日的垃圾填埋場如今變成四季花海,原本“破陡窄”的村道成為網紅打卡點,由小土坡改建而成的公園每年吸引游客超3.6萬人次,不僅帶動農特產品銷售,還促進了餐飲和民宿發展,形成“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新標桿。 光埔村山多地少,發展受限,為破解困局,村里創新實施“生態+科技+共富”發展戰略,引進油茶、蘆柑、橘柚、西梅等農業特色產業。為推動產業順利發展,村里探索建立“黨支部+科技特派員+產業融合”機制,在黨群服務中心設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并跨地市引進中國熱帶作物學會首席專家張生才,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去年,僅發展蘆柑種植產業一項,村集體經濟就增收20多萬元。今年,村里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蘆柑園、橘柚園和西梅園近百畝,打響“果香田園、詩畫光埔”知名度。 線面制作是光埔村傳承千年的技藝,如何做大“光埔線面”品牌?村里采取“統一掛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方式,建成6處標準化線面手工生產作坊,實行“強強聯手、共建共贏”合作機制,對線面技藝進行改良,年產量可達9萬公斤。 緊跟時代步伐,光埔村巧妙融合“數字+文創”,一方面,構建“非遺工坊”電商直播矩陣,另一方面,創意推出“媽祖文化壽面”禮盒。線面一經推出,就受到市場青睞。 光埔村“黨建+鄉村振興”,為榜頭鎮各村起到示范引領作用。今年,榜頭鎮將在光埔村引入鄉村CEO運營團隊,3年擬投資800萬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打造光埔特有IP。 記者了解到,圍繞“五千五好”工作部署,今年榜頭鎮爭創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品牌。依托“藝都仙作·云上榜頭”平臺,全面整合資源,推動產業與鄉村建設融合發展,打造榜頭創建樣板。同時,立足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及文化資源,聚焦產業特色,重點打造后南溪、光埔、后坂等農文旅融合發展新村莊。 激活鎮域發展“動力源” 上月月底,省象棋協會授予榜頭鎮炳晃故居“象棋世家”榮譽稱號,并授予故居傳承人鄭俊錄“福建省象棋文化貢獻獎”。鄭炳晃是仙游最后一位科舉秀才,被譽為“東鄉象棋第一人”,其故居已被列入仙游縣第九批文物保護單位。為進一步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當地計劃在炳晃故居籌建象棋文化展覽館,并由仙游縣象棋協會聯合文旅部門開發“象棋名人故居游”線路,讓古老棋韻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榜頭鎮立足資源優勢,全力落實“五千五好”工作,通過打造旅游名片、傳承非遺、弘揚紅色文化,激活鎮域發展“動力源”。天馬山作為“仙游四景”之一和榜頭鎮的文旅地標,正在全力推進景區建設,積極申報3A級旅游景區。按照規劃,天馬山將建設天馬山莊鄉村休閑旅游項目和連龍寺禪修館,并聯動開發天馬山、塔山、靈山、何嶺古道、后坂進士文化園等景點。同時,依托沈海復線高速與縱三線交通動脈,串聯南溪溫泉度假區等重點項目,打造生態休閑度假養生旅游產品。 榜頭鎮還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以紅色文化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生態休閑體驗為特色,串聯何嶺古道、仙游游擊隊集結地舊址、黃震故居、王于潔紀念館、竹莊紅樓等紅色景點,形成紅色旅游經典線路,建設紅色記憶示范帶。 木雕和古典工藝家具行業是榜頭經濟的一大亮點和特色。全鎮現有各類工藝企業近2000家,從業人員達6萬人,其中規模以上企業77家,規模以上工藝企業產值超100億元。目前,該鎮正在推進工藝美術文旅長廊建設,籌劃以“仙作”非遺體驗為主線,以后坂榫卯體驗、靈山及仙水青瓷文化產業、溪尾“六編六雕”特色資源、南溪村陳仁鑒莆仙戲曲精神為載體,創新推出“非遺工坊+傳承人”“非遺工坊+合作社”“非遺工坊+企業”等發展模式。 此外,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治理相融、優勢互補”的原則,榜頭鎮設立了以泉山社區為領建村,龍騰社區、靈山社區為聯建村的聯建區域,并組建聯合黨支部。目前,泉山片區正在規劃建設香文化小微產業園,以沉香加工為主導,打造集工業、展銷、綜合配套于一體的微集群小微產業園,形成運轉高效的現代產業園區,預計提供就業崗位800個。 書寫基層治理“新答卷” 在榜頭鎮紫澤社區,時常會看到一些身穿志愿者馬甲的老年人,奔走在社區的街頭巷尾,清掃社區內的垃圾,勸導不文明現象。 這些由退休的老干部、老軍人、老黨員、老教師、老模范等組成的紫澤社區“五老”志愿服務隊,老有所為,積極組織居民開展“獎教助學”“關愛留守兒童”“社區環境大整治”等公益活動,帶動更多人參加公益行動,形成向善向好的社會新風尚。 據統計,榜頭鎮離退休干部有624人,其中黨員351人。鎮黨委聚焦創建“銀耀初心”黨建品牌,深入實施“回家工程”,發揮離退休黨員、干部政治優勢、經驗優勢、模范帶動作用和專業特長,積極引導離退休黨員、干部融入基層治理,爭創省級離退休黨建品牌。 目前,榜頭鎮依托離退休黨支部陣地,成立了以退休老黨員為主要成員的“銀發”宣講團,他們發揮余熱,開展各類宣傳活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村居群眾宣講黨的方針政策。為創新宣講形式,他們還組建了舞蹈、太極、十音八樂等文體隊伍,把理論宣講融入文藝匯演,讓宣講喜聞樂見,深入人心。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榜頭鎮發揮“銀發先鋒隊”力量,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在榜頭司法所,9名退休老干部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共調解矛盾187件,調解成功率達99%,化解重大糾紛16起,成為基層矛盾的“減壓閥”。這些老干部業務熟、威望高、責任心強,深受群眾信賴。 榜頭鎮精心設置“木蘭紅”銀發先鋒崗,深入挖掘離退休干部特長、專長,讓離退休干部黨員協助村“兩委”工作。目前,離退休干部積極為社區治理建言獻策,參加協商議事、征求意見等會議10場次。平日里,榜頭鎮還有45名“銀發三長”(河長、林長、網格長)常態化巡河巡林、服務網格,累計協助處置環境、安全等問題12件。 全域協同、全鏈升級、全民參與,榜頭鎮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一條鄉村振興路徑。隨著更多項目落地、更多力量匯聚,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木蘭溪畔徐徐鋪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