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旦柚之鄉”度尾鎮 羅元尾 攝 果農在采摘文旦柚。 鄭金相 攝 “柚相鄰”黨群服務站 (資料圖片) 度峰社區朱頂紅培育基地 陳盛鐘 攝 “群英斷事會”調解矛盾糾紛。 (資料圖片) 初夏時節,天氣晴好,在“中國文旦柚之鄉”仙游縣度尾鎮,漫山遍野的柚子林進入幼果期,長勢喜人。 2023年,度尾鎮度峰社區、洋坂村、劍山村、中岳村、帽山村等5個村居,以柚為媒,創新“跨村聯建、抱團發展”模式,創建“柚相鄰”共同富裕先行先試示范片區,依托黨建共富中心、產業能級提升中心、基層社會治理中心等“七中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探索基層融合發展共富試點。今年,“柚相鄰”片區升級到2.0版本,深化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動片區產業發展提檔升級、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生活品質提標擴面。 區域共治 治理提質增效 組成“柚相鄰”示范區的5個村、社區人口超過3萬人,片區內地域交互、人脈交融、產業交集。早前,區域內產業散亂分布、同質化嚴重,各類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社會善治是共富之基。“柚相鄰”片區黨委書記周艷艷介紹,示范區深入實施“黨建引領 夯基惠民”工程,推動16個村、企、校、協的黨支部共建,成立仙游縣“柚相鄰”片區黨委,對應成立工作部、黨支部、鄉親服務隊等,細化網格、單元,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人管、事事有落實。 今年初,村民鄭某奇與鄰居鄭某雨因文旦柚地塊邊界爭議產生糾紛,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近日,在該鎮專職調解員張文勝勸和下,這起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示范區從“兩代表一委員”、退休干部等群體中選拔240多人設立“群英斷事會”,組建4個村級民間調解室和2個行業調解室,聘任專職調解員實行坐班制度,整合機關單位下沉干部、“三官一律”、“群英人才”等參與調解,構建百姓表達訴求、化解矛盾糾紛新格局。 兩年多來,示范區已調處化解矛盾糾紛240多件,矛盾糾紛化解率96.2%。“柚相鄰”群英斷事會工作模式,入選福建省新時代“楓橋式工作法”先進典型。 位于洋坂村的上烏臺吳氏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間,九間三進格局,蔚為壯觀。祠堂理事會負責人吳啟照說,宗祠常態化舉辦十音八樂、紅色講壇、普法課等活動,這里還是村里的議事理堂和民生廳堂,成為群眾共商村務、化解矛盾的平臺。 祠堂不僅是家族歷史的見證者,更是傳承弘揚家風家訓的重要載體。示范區積極推進祠堂活化利用,打造吳氏宗祠等3個“祠堂文化+文明實踐”先行示范點。 產業結對 解鎖共富密碼 走進度峰社區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智能溫控大棚里,映入眼簾的是一株株含苞待放的朱頂紅。“這里栽種了300畝、260萬株朱頂紅,是全省最大的朱頂紅培育基地。”溪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陳亞平說。 該基地原為利農大棚蔬菜基地,2023年因經營不善倒閉閑置。2024年7月,示范區引進溪畔農業對基地進行改造升級,創新推廣“稻花輪作”模式,片區5個村集體投資入股。目前,已完成1600畝土地租賃,招引9家花卉和蔬菜種植大戶入駐,建成全市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 這是“柚相鄰”示范區推動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今,一個個支撐性強、帶動力大的產業項目正在示范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藝雕產業是度尾鎮的支柱產業之一,全鎮有藝雕生產經營企業2000多家。示范區在海峽藝雕旅游城設立共享直播基地,創新“孵、服、扶、輔、富”工作模式,建立“基地搭臺、企業入駐、CEO運營、村民參與”多方共建模式,推動工藝美術“破圈”。目前,一期10間直播間已投用。 此前,示范區還在海峽藝雕旅游城打造共富工坊,由天材集團運營,村集體投資入股,承接藝雕小件加工訂單,為閑散勞動力和低收入群體提供30余個就業崗位。 “產業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度尾鎮黨委書記莊龍煒表示,示范區立足區域特色和資源優勢,豐富跨村聯建政策工具,重點推進產業共富項目,著力發展農文旅融合、工藝美術、文旦柚等特色產業,讓群眾真切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真實可感的共同富裕。 生態振興 厚植綠色底色 漫步中岳溪河道旁,流水潺潺,草木葳蕤。“水變清了,岸變綠了,溪流成了村里的風景線。”劍山村黨支部書記楊文云感慨道。 度尾鎮位于木蘭溪上游,“柚相鄰”示范區內有木蘭溪干流及木蘭溪支流中岳溪兩條河流流經。去年初,中岳溪河道整治工程完工,綜合治理河道約10公里,并修復、新建水壩及水文站等設施。此外,示范區還建設洋坂村水質自動檢測站,對木蘭溪水質進行全天候在線監測。 農村美不美,低頭先看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示范區大力推進農村生活污水管網建設,洋坂村、帽山村、度峰社區新建主管34.5公里,接戶管117公里。中岳村、劍山村為原3P污水管網建設項目村,建成主管8.4公里,接戶管16公里。 在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方面,度尾鎮對接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專家團隊,在示范區打造文旦柚5G+智慧農業共富示范基地,為文旦柚量身定制專用有機肥料,推廣運用水肥一體化、生物防治等農業“五新”技術,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鰻魚養殖是度尾鎮特色產業之一,養殖場尾水治理備受關注。示范區內現有3家鰻魚養殖場,全部采用最新的除磷吸附技術,經尾水處理設備處理后,尾水水質可達地表二類水質標準。當地還在養殖場安裝在線檢測設備,進行24小時在線監測,并委托第三方環保企業進行日常運維;建立鰻魚場干部包場制,加強日常監督巡查。 守護綠水青山,厚植生態底色。莊龍煒表示,聚焦“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振興目標,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提升示范區生態環境,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