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大濟鎮文殊村果蔗種植基地,植保無人機正精準施藥,拖拉機手在培土作業,還有不少農戶現場耕作,人機協作熱潮涌動(如圖),勾勒出一幅科技賦能與傳統農事交融的鄉村振興新圖景。 大濟鎮擁有悠久的甘蔗種植歷史。今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縣委“五千五好”工作要求,與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合作,在文殊、龍坂、古瀨等村大規模引進種植閩引黃皮果蔗,大力推廣果蔗綠色高效栽培技術,推動大濟鎮甘蔗產業轉型升級。 記者了解到,作為前期試點的文殊村,現已完成果蔗種植約140畝,預計年產值可達260萬元。走進該村果蔗基地,水肥一體化管道四通八達鋪設其間,整齊的地壟間成片甘蔗長勢良好,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該基地依托大濟鎮“鎮+村+企+民”共享共富模式,由鎮黨委牽頭,村級黨組織通過整合、置換、流轉村內碎片化土地,結合高標準農田“一平兩通三提升”建設,實現“小田變大田”、果蔗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該村黨支部與仙游九零版農業有限公司簽約,在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帶動群眾就業,提高村民收入。 果蔗基地創新激活“黨支部+土地流轉+收益分紅+技能培訓+務工就業”聯農帶農機制,實現了多方共贏。其中,村集體通過流轉土地和資金入股企業獲得分紅;轄區內群眾獲得土地租金收入,在家農民接受企業提供的專業技術培訓快速上崗就業,獲得薪資與技能提升;企業通過種植經營管理獲得收入,化解用工難題,提高經營效益。 另悉,該鎮還著手規劃建設加工倉房、冷庫等配套設施,打造集果蔗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基地,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900萬元。 眼下,果蔗產業正在成為大濟鎮富民強村的“甜蜜產業”,種植規模逐步擴大,輻射帶動效應凸顯,周邊鄉村農戶紛紛加入種植行列,在這片沃土上耕耘“甜蜜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