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司法為民的最前沿,也是深入人民群眾的法治“觸角”。仙游縣人民法院榜頭人民法庭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錨定“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目標,深植基層、服務群眾,全力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 ■情暖民心司法服務送上門 黃某是榜頭鎮的一名殘疾人,因小兒麻痹癥導致下肢殘疾,生活困難。2020年,他將省吃儉用攢下的1.5萬元借給朋友陳某,但借款到期后,陳某拒不償還。無奈之下,黃某通過網上立案系統起訴。 榜頭人民法庭受理后,干警多次上門尋找陳某,起初陳某拒絕調解,但干警沒有放棄,轉而找到陳某母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陳某一次性償還欠款,黃某撤訴。因行動不便,法庭干警還主動上門為黃某辦理撤訴手續。 近年來,該法庭主動延伸司法觸角,通過線上立案、先行調解、上門服務等方式,將司法溫暖送進重病患者、殘疾人家中,有效解決當事人訴訟不便的實際困難,彰顯司法人文關懷。 ■多方協作化解鄰里糾紛 吳某與唐某曾合伙在山上種植松樹,后唐某退出,由吳某經營。2024年,吳某發現部分松樹被唐某聘請的人違規割取松油,導致樹木受損。吳某要求唐某賠償,但唐某拒絕,雙方矛盾激化,吳某起訴至榜頭人民法庭。 法庭庭長朱義成受理后,考慮到雙方是同村鄉鄰,為避免矛盾升級,聯合村委會老干部共同調解。朱義成從法律角度告知唐某其行為侵權需擔責,村干部則從鄰里關系出發勸導唐某換位思考。最終,雙方握手言和,唐某賠償吳某損失。 基層糾紛往往復雜,該法庭秉持“共治共享”理念,協同鄉鎮黨委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建立一體化糾紛化解機制,發揮鄉鎮干部“貼近民眾”的優勢,與當事人深入溝通,做好釋法析理工作,為基層社會綜合治理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快立快處助力經濟發展 榜頭鎮是紅木產業聚集地,小微企業眾多。陳老板經營一家紅木工藝品店,客戶林某欠其1.5萬元貨款久拖不付。陳老板起訴后,榜頭人民法庭立即啟用涉小微企業案件“綠色通道”,受案當日完成立案、分案、排期。經辦法官第一時間聯系雙方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案件僅用3天就順利結案。 針對當地小微企業眾多、紅木產業集中的特點,該法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案件快立、快審。同時,積極聯合地方黨委政府、社區組織、行業協會等力量,推動形成多方參與、多元化解的糾紛解決機制。法庭還組織召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座談會”,邀請企業代表參與,廣泛征求意見,有力促進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