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2025年莆田市海上風電綜合應急演練活動在石城海上風電場水域舉行。此次演練規模空前,共投入人員150人次、專業救助直升機一架、船舶11艘以及智能救援裝備20余套,首次通過“風機+船舶+直升機”的有機聯動,展開“海陸空”協同救援,標志著我市應對海上風電領域突發事件能力邁上新臺階。 當日上午9時40分,演練拉開序幕,模擬風機火災事故和船舶碰撞衍生災害兩大實戰場景,展開風機火災逃生處置、人員落水救援處置、直升機轉移救援處置、船舶火災處置、船舶溢油處置以及船舶拖航處置6個演練科目(如圖)。 演練中,多部門救援力量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海上突發事件的組織、協調、指揮水平,形成“空中立體救援+海上船舶協同+岸基指揮調度”的一體化應急網絡,進一步檢驗了聯合體綜合應急能力。 隨著“海上莆田”“億噸大港”戰略實施,我市港航產業和海洋經濟蓬勃發展,除傳統的碼頭、航道、臨港產業等項目建設外,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漁旅平臺等新業態項目快速崛起。 目前,我市沿海共建設運營海上風電場6座,投產風電機組254臺,總裝機容量1408兆瓦,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居全省第一;在建海上風電場1座,總裝機容量400兆瓦。海上新業態迅速發展,也給我市海上搜救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2024年,我市成立了“莆海馭風”海上風電安全聯合體,集結三川風電、中閩風電、龍源風電、上海電氣等入駐我市的風電龍頭企業作為成員單位,通過“業務聯合+黨建聯盟”雙軌機制,構建“決策共謀、安全共治、資源共享、信息共通、發展共贏”的現代化海上風電安全保障新格局。此次為推動最新修訂的《莆田市海上搜救應急預案》落地實施,健全海上安全協調機制,加強海上搜救中心各成員單位協調和聯防聯動,在今年“安全生產月”期間,啟動海上風電綜合應急演練,構筑海上應急救援的堅固防線,保障海上風電安全生產,助力我市建設通江達海戰略港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