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俯瞰福師大仙游附屬學校。 林圣裕 攝 仙游實小教師為學生批改作業。(受訪者供圖) 陳志勇名師工作室舉行思政課研討會。(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潘春洪為仙游一中學生開講座。林圣裕 攝 仙游二中晉級省一級達標高中學校行列;仙游一中與北大附中莆田學校締結友好共建學校;中國陶行知研究中心“生活·實踐”教育學前教育實驗區落地仙游;福建師范大學仙游附屬學校二期項目建設正酣,預計秋季投用…… 千年古邑仙游人文積淀豐厚,自古以來便是崇文重教之地,歷史上曾孕育了700余名進士,出現“科甲冠八閩”盛況,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美譽。 而今,作為全省6個百萬人口大縣之一,仙游縣如何從教育大縣邁向教育強縣?仙游縣聚焦縣委“1299”工作總抓手和“五千五好”工作要求,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以人民滿意為標準,以優質均衡為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持續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打響教育品牌,著力打造新時代“文獻名邦”教育高地、教育名地,一幅“千章萬典興文脈”的宏偉藍圖正在一步步變成美好現實。 強資源 促均衡發展 烈日炎炎,驕陽似火。在位于鯉南鎮的福師大仙游附屬學校二期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忙碌、車輛穿梭,一派忙碌施工景象。 該校是由仙游縣政府與福師大附屬中學、福師大附屬小學共同合作創辦的十二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一期校園于2023年9月建成投用。正在建設的二期項目占地面積138.7畝,建設3棟初中教學樓、3棟高中教學樓、3棟實驗樓及運動場、圖書館、宿舍樓、食堂、行政綜合樓等,總建筑面積10.5萬平方米。預計9月份項目建成投用后,可新增學位6000個。 福師大仙游附屬學校,是仙游縣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仙游縣教育局局長黃祥武介紹,該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在發展規劃、財政投入、公共資源配置等方面,優先保障教育事業。“十四五”期間,縣財政共投入68.55億元資金支持教育發展,創新出臺推進教育強縣建設“十大機制”,打出了一整套政策支持、觀念革新、制度創新的“組合拳”。 當下,在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及人口結構變化趨勢明顯的背景下,如何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備受關注。 近年來,仙游縣科學規劃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對山區鄉鎮學校實行穩基礎、促提升,對平原鄉鎮學校進行布局調整、資源整合,對中心城區學校擴容量、增學位,對新興片區學校實行同步規劃、分步實施、辦優質學校等措施,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的教育差距,破解“鄉村弱、城鎮擠”等問題,實現了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 據統計,“十四五”期間,該縣投入36.7億元建設60個教育類項目,新增校舍77.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4.5萬個。推動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改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創建65所市鄉村溫馨學校、3所省鄉村溫馨學校。截至去年底,全縣213所中小學校通過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評估,占比92.6%。 強賦能 增內生動力 日前,仙游一中與北大附中莆田學校締結友好共建學校,雙方明確將依托北大附中教育集團總校資源,加強交流互動,促進教育資源共享與互補,實現相互學習、共同提升目標。 有著120多年辦學歷史的仙游一中,是省一級達標中學、全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學校。此前,該校與城東中學、永鴻校區等組成仙游一中教育集團,以強帶弱,形成整體優勢,有效擴大優質學位供給。“‘教育集團總校制’辦學是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校領導鄭加金表示。 教育均衡發展,非一校之功;優質資源輻射,需機制創新。近年來,仙游縣積極探索與高等院校、名校合作機制,深入實施集團化、聯盟制辦學,以優質學校為核心,聯合周邊薄弱學校成立教育集團,通過名校帶弱校、名校帶新校、中學帶小學、城區校帶農村校等,實現師資流動、課程共建、管理經驗共享,打通學校間的資源墻,激發全域辦學活力,實現教育發展從“一枝秀”到“滿園春”。 上月,仙游縣山立學校與廣東惠州京師實驗學校李玲校長團隊達成深度合作協議,聘請李玲擔任學校總校長,引入“量子管理”辦學模式,賦能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李玲系全國優秀教師、全國百杰校長,主張建立全學科交融的生態化教育體系,用管理促進教育質量提升。山立學校董事長林慶山說,學校將建立“去中心化”組織架構,賦予各學段年級自主權,探索基礎教育新生態;推行“小班化、走讀式”教學模式,根據學生不同特點和需求,通過分層教學和個性化輔導,充分挖掘學生潛能,讓每個學生快樂學習成長。 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校長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人物,其綜合素養和管理能力直接影響學校的發展。 仙游縣實施名校長培育工程,探索優化校級領導班子選拔機制,打造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校長隊伍,發揮名校長的“頭雁效應”,激發學校發展的內生活力。該縣提出,力爭兩年內培育市內有影響力的名校20所,新增省級名校長2名,培育市級名校長30名、縣級名校長60名。 強師資 固教育根基 “火燒云出現后,天空布滿霞光……”在仙游實小的一間教室里,三年級語文老師吳慧娟正在執教《火燒云》一課,帶領學生開啟一場云彩奇觀的探索之旅。她是仙游縣實驗小學的一名骨干教師,曾多次在市縣教師技能大賽中摘得大獎,所教學生中有7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 仙游縣實驗小學是一所百年老校,現有學生5400多人。校長郭新榜告訴記者,學校在“塑高品格教師,育優品質學生,辦上品位學校”的“三品”辦學理念指引下,構建起“全員提升、分層培養、名師引領”的梯度化教師培養體系,推進全體教師全面發展。目前,已培養高級教師35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43名。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近年來,仙游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優化教師管理和資源配置,加強良師群體培養,推動老、中、青教師全面發展,不斷壯大名優教師隊伍。該縣公開招聘新教師1215名,引進高層次人才46名,緩解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全縣現有省級教學名師1名,省特級教師11名,省、市級學科帶頭人及骨干教師786名。 6月1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思政課專題研討會在仙游蓋尾中學舉行,莆田市中學政治陳志勇名師工作室成員、學生代表等30多人齊聚一堂,展開一場思政課“頭腦風暴”。“當思政課放下‘說教姿態’,以青春的視角對話、用生活的肌理敘事,方能真正走進學生心里。”工作室領銜名師、仙游二中政治學科帶頭人陳志勇說。 為加速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今年,仙游縣部署開展名師工作室結對幫扶、送教送培等活動,力爭年內新增10個中小學、幼兒園名師工作室。加強教師職務聘任及聘后管理,建立“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激勵機制,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探索試點校內競聘、片區競聘和組織統籌調劑等管理方式,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比學趕超、爭先創優。 “一件事、一群人、一條心、一起干、一定贏”。仙游,正在用行動踐行著“辦人民滿意教育”的莊嚴承諾,也用行動踐行“人民教育為人民”的不變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