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仙游縣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多元解紛中心,法院工作人員為中國殘聯領導介紹維權服務措施。全媒體記者 林羅曉 攝 莆田現有持證殘疾人10.28萬名,占常住人口總數約3.3%。莆田市兩級法院主動靠前服務,強化司法保障,用心用情做好“法院+殘聯”“線上+線下”“維權+關懷”三道“加法”,讓“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的工作要求得到更加有效落實,讓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更好實現、解紛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莆田殘疾人司法維權創新做法及成效得到省委領導批示肯定,受到中國殘聯及上級法院的認可,殘疾人維權“莆田模式”在全國、全省殘疾人法律服務和多元解紛工作現場會上作經驗推介。 “法院+殘聯”聯動助殘有力度 時間回溯到2024年4月,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對一起借款糾紛進行調解。雙方當事人均為聽障人士。調解人員中,不僅有仙游縣人民法院的法官,還有仙游縣殘聯指派的訴訟輔助人員,為當事人提供手語翻譯服務,保障當事人進行無障礙的信息交流。經過耐心調解,雙方在閱讀調解協議后,紛紛比出“OK”的手勢表示“同意”,實現案結、事了、人和。該案例入選最高法院與中國殘聯聯合發布的殘疾人訴訟服務和多元解紛典型案例。 法院是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的“最后一道防線”,殘聯是殘疾人的“娘家人”,雙方聯動、效能疊加,推進工作更有力度。 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莊莉琳介紹,法院和殘聯積極轉變理念,從各自履職、單打獨斗轉變為同心協力、聯合推進,前期廣泛開展實地考察、走訪調研、座談交流,運用司法大數據平臺,摸清殘疾群體維權需要、解紛需求,梳理已有的工作基礎和薄弱環節,進一步明確“建機制、搭平臺、強合力、優服務”的工作方向,聯合推出10條舉措,共同打造殘疾人維權解紛“莆田樣本”。 法院和殘聯聯合聘請19名涉殘案件特邀調解員,以及133名具有無障礙溝通、翻譯、法律術語簡化解釋、心理咨詢等業務專長的五大類輔助人員,涵蓋涉殘糾紛化解各方面所需,為共同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提供人才支撐。機制共建、同向發力,助殘更有力度。莆田市兩級法院和市、縣殘聯均指定日常聯系部門和掛鉤聯系人,每季度組織召開工作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問題。同時,建立雙向通報機制,法院立案部門第一時間向屬地殘聯通報涉殘糾紛立案信息、涉法涉訴信息等,市、縣殘聯定期向兩級法院通報所掌握的有助于化解矛盾糾紛的動態信息,健全完善各項配套制度,不斷強化人財物等工作保障。 “線上+線下”融合解紛有速度 許某與手部殘疾的哥哥因土地產生糾紛,訴至秀嶼區人民法院,二審上訴至市中級人民法院。為修復親情關系,市中級人民法院承辦法官在充分了解案情、厘清爭議焦點后,明確了以調解為主的辦案思路。通過“全市一張圖”平臺,承辦法官聯合鎮村兩級干部、調委會干部及雙方親屬,調動多方調解資源,從法律規定、政策規定、類案處理結果以及手足相親的傳統倫理準則、互諒互讓的處世價值導向,幫助雙方厘清事實。同時,協調當地村委會幫助解決兄弟雙方現實生產生活困難,終于促成兄弟倆握手言和、各自撤回起訴和反訴。 莆田市兩級法院打破信息壁壘,整合資源力量,促進“和調裁審”有序銜接,“線上”和“線下”融合,助殘多元解紛更有速度。 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諾表示,莆田市兩級法院把殘疾人解紛工作納入“全市一張圖、全域數字化”信息化體系,將涉殘訴訟數據信息融入全市大數據統一調度指揮平臺,接收平臺上報流轉的殘疾人訴求,協助屬地黨委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及時有效回應訴求、就地就近化解糾紛。 此外,暢通12368訴訟服務熱線,融合移動微法院、莆善情智能助殘微信端口,為殘疾人提供在線咨詢、訴訟流程以及需求登記等服務。 “線下”措施同樣給力。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殘聯聯合建立全國首家“維護殘疾人合法權益多元解紛中心”,各縣區積極探索設立中心試點或分中心,在殘疾人比較集中的鄉鎮村居或企業設立5個維權聯系點,形成三級聯動涉殘解紛網格,集定點解紛、專業解紛、聯動解紛于一體。自解紛中心建成以來,成功調解涉殘糾紛7件。 各縣區法院還主動入駐綜治中心,與入駐中心的其他單位以及調解組織等形成合力,在“一中心”實現“一站式”多元解紛。 “維權+關懷”紓困護殘有溫度 被執行人張某某駕駛機動車,與被執行人蔡某甲(未成年人)駕駛的電動車相撞,造成電動車上的乘坐人員曾某某(未成年人)一處六級傷殘、二處十級傷殘。涵江區人民法院判定交通事故侵權責任人張某某、蔡某甲共同賠償曾某某各項損失68萬余元。但多次執行后,曾某某未獲得足額賠償。曾某某的父母無固定收入,曾某某的傷殘情況給其本人及家庭造成極大的生活壓力和精神痛苦。涵江區人民法院及時為曾某某申請司法救助款8萬元。 相較于一般案件當事人,涉殘案件當事人生理上有缺陷,需要多一重保護、多一些關愛。莆田市兩級法院秉持“如我在訴”意識,幫助涉殘執行申請人追回“救命錢”,同時積極為申請人申報司法救助,幫助其渡過難關,重拾生活信心,“維權”和“關懷”同步做實,為殘疾人紓困解難更有溫度。 “全方位”保護讓“安全感”更足。2021年以來,莆田市兩級法院審結各類涉殘案件491件。在一起離婚案件中,對遭受家庭暴力的智力殘疾女性發出全國第一份由殘聯代為申請的人身安全保護令,入選最高法院和中殘聯聯合發布的殘疾人權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暖心式”救助讓“幸福感”更濃。2021年以來,莆田市兩級法院為25名符合條件的殘疾當事人減、免訴訟費9.37萬元,為62名在交通事故損害等案件中致殘受害、急需救助的當事人申請并爭取到司法救助金255萬元,幫助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不僅如此,全市還全面改造6家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成5個無障礙法庭、5個無障礙調解室,開通綠色通道、設置專門窗口、指定專門人員為殘疾當事人提供“訂單式”訴訟服務。2025年以來,累計開展上門立案、上門調解、上門送達、上門回訪以及其他代辦幫辦服務145次,做優全過程特殊關照訴訟服務。 莆田市兩級法院努力打造殘疾人司法維權“莆田模式”,持續優化司法服務、強化司法舉措,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訴訟活動,讓他們在法治的陽光下感受尊嚴、收獲希望,暢享生活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