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獲悉,市發改委推送的《信用賦能讓政務服務釋放便企惠民“大能量”》典型經驗入選“信用中國·城市在行動”地方政務誠信典型案例,在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中國信用》期刊上發布,向全國推介。 據介紹,我市構建“制度筑基+監管增效+文化引領”政務誠信建設的立體生態,為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 隨著《莆田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臺,為政務誠信建設明確了清晰的目標與實施的路徑。制定的《2024—2025年莆田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梳理市直部門和縣區政府工作任務,促進各部門協同合作,確保各項舉措落地生根。 為讓信用信息迅速歸集并及時公示,我市構建嚴密高效的“即采集、日監測、周反饋、月通報、季評估”政務公開機制。圍繞化解歷史遺留政務失信案件,我市建立“定期會商+專項攻堅”府院聯動機制,行政機關與法院系統組建聯合工作組,建立涉政務失信案件“三優先”處置流程(優先立案、優先執行、優先結案)。針對性解決涉企合同糾紛,清理政府部門拖欠企業賬款,推動潛在失信風險化解在訴訟前端。 我市在不動產登記、食品經營許可等87個關鍵審批事項中,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建設承諾專欄,歸集了68.45萬份承諾書。以企業開辦為例,通過承諾制,企業能快速辦理相關手續,大為縮短開辦時間,不僅顯著提升了審批效率,還促使企業更加注重誠信建設。 除了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之外,我市還創新構建“誠信+招投標”模式,將信用信息深度融入招投標監管體系。在招投標過程中,嚴格審查企業信用狀況,限制信用不良企業參與,有效規范招投標市場,確保公共資源交易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中進行,保障了各方合法權益。 對于政府投資項目、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我市實施全流程信用管理。從項目前期的信用審查,到實施過程中的動態評價,再到項目結束后的信用記錄與評價,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對施工單位的信用狀況進行全程跟蹤,依據履約情況實施獎懲,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提高了政府投資效益。 我市實行“誠信系統+黨員干部獎懲”制度,將政務誠信與黨員干部考核緊密相連。對失信行為秉持“零容忍”態度,有力倒逼干部規范自身行為。同時,完善與法院、銀行、執法機關等多部門的聯合懲戒機制,形成對失信被執行人的強大威懾力。 目前,我市已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務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涵蓋政策執行、政務公開等多個重要維度。定期對政府部門及工作人員進行全面評價,并將評價結果與績效考核、干部任用掛鉤。每年對市直單位的政務誠信綜合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通過激勵先進、督促整改,推動整體政務誠信水平持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