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中國“航海日”,7月15日,肯尼亞華裔、鄭和船員后裔女孩夏瑞馥,經省外辦介紹,在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孟登迎的陪同下,“重走鄭和路”來到我縣榜頭鎮何麓村,探訪省級非遺項目——蔡氏古琴的制作技藝(如圖)。 夏瑞馥出生于肯尼亞拉穆群島,其家族世代口口相傳為中國鄭和船隊水手的后裔。這一身份后來通過DNA測試得到了科學驗證。2005年,她選擇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先后獲得中醫及醫學博士學位。憑借其專業背景,她積極推動中非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成為連接中肯兩國民間友誼的重要使者。 蔡氏古琴與鄭和船隊,結緣于六百年前的遠航。史料記載,古琴曾隨船隊出海;六百年后,這段琴緣在仙游重續。此次仙游之行,夏瑞馥專程造訪蔡氏古琴工坊,近距離領略這項傳承自東漢“焦尾琴”技藝的非遺制作藝術。 當天,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制作技藝傳承人蔡唯男將一把親手制作的古琴贈予夏瑞馥,并向其介紹這一古老樂器的歷史淵源與制作工藝。這把琴采用歷經火斫、打磨、裱布、上漆等上百道工序,音質純凈,可傳世千年。 隨后,現場古琴演奏者為其演奏了經典古琴曲目《鳳求凰》,悠揚的琴聲仿佛穿越時空,讓在場觀眾沉浸其中。夏瑞馥認真聆聽,并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熱愛。她表示,作為鄭和船隊后裔,重走這條文化之路讓她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華文明的深遠影響,她將把獲贈的蔡氏古琴帶回肯尼亞,讓這把非遺古琴在異國他鄉繼續綻放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