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濟鎮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為果蔗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今年以來,該鎮文殊村積極探索規模化、集約化路徑,村黨支部與仙游九零版農業有限公司合作,通過盤活、流轉、收回閑置田地資源,創新產業發展果蔗種植模式,實現多方共贏。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駐仙游大濟文殊村第一書記葉青云介紹了這一模式的益處:村集體統一規劃管理運營,顯著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壯大了村集體經濟;農民通過土地流轉獲得了穩定的保底收益;同時,雇當地村民參與田間管理,提供了靈活就業增收的機會;企業則有效解決了用工難題,獲得了經營收益。 為進一步提升果蔗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文殊村引進優質新品種“閩引黃皮果蔗”。仙游九零版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佛星介紹,“閩引黃皮果蔗”2003年由省農科院亞熱帶農業研究所從廣東省引進,經過多年多點試驗和示范,性狀表現優異,于2010年通過福建省主要農作物委員會認定,為我省首個通過省級認定的果蔗新品種。該品種穩定高產、水裂少、抗病率強。通過推行標準化種植、機械化作業和品牌化銷售,文殊村融合村域資源與農旅產業,打造果蔗產業示范標桿。今年該村種植140畝,預計畝產可達9噸到10噸,年產值約260萬元,有力推動了產業強村、生態富民。 王佛星介紹,下一步,公司計劃做一年四季的果蔗,確保每個時間段都有產出,滿足市場需求,保障供應。村集體則著眼于延伸產業鏈條,葉青云說,村里準備再引進果蔗粗加工廠,若經濟效益良好,還將與農戶探討引進深加工企業。 在文殊村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大濟鎮通過“村黨支部+土地流轉+收益分紅+技能培訓+務工就業”聯農帶農機制,帶動農戶按標準種植甘蔗;與公司簽訂“保底價+溢價分成”訂單,讓農戶穩獲收益;依托加工廠房和冷庫,對鮮蔗進行初加工,提升附加值,推動大濟鎮甘蔗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并在種植、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帶動群眾就業。該鎮計劃進一步擴大果蔗種植規模,規劃建設加工倉房、冷庫等配套設施,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可達900萬元。果蔗產業,正日益成為大濟鎮名副其實的富民強村“甜蜜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