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地 打包花卉 炎炎夏日,位于度尾鎮的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一派生機盎然。工人正熟練地采收成熟的朱頂紅種球。眼下,這里栽種了300畝、約260萬株朱頂紅。 據悉,木蘭溪畔農文旅融合示范基地項目規劃總投資1.33億元,包含花卉交易中心、球根花卉種源擴繁區、研學培訓基地、創意花卉生產區、新品蔬菜生產區、鮮切花生產區等,打造集品種研發、生態種植、科普教育、文旅開發于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該基地現已完成1600畝土地租賃,吸引恒隆園藝、眾志成花卉、佳沃莓好拾光等9家花卉種源生產企業及果蔬種植大戶入駐,成為莆田最大的花卉種植基地。 很難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經過一年的建設修復,目前已經完成約730畝花卉、蔬菜等的種植。”福建省溪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亞平向記者介紹道,該基地主要生產花卉種球、種苗、鮮切花、微景觀,產品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地區。 “基地推行稻花輪作模式,不僅改善土壤肥力,降低稻田病蟲害率,也提升土地產出效益。”陳亞平表示,基地與福建農林大學、上海園藝培訓示范中心等科研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還在種源擴繁區創新性地應用智能溫控技術,打造現代化花卉種苗組培擴繁基地。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機制,這里年均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種達30個。 與此同時,該基地依托現有花卉種植區,開發“花卉研學+農耕體驗+IP衍生”的復合業態,通過推廣“稻花輪作”創新農業種植模式,配合智能溫室大棚種植,春夏賞花研學、秋冬體驗耕作收獲,打造“全年無休”的旅游動線。 產業優、百姓富。如今,度尾鎮“柚相鄰”共富先行先試示范片區的度峰社區、洋坂村、劍山村、中岳村、帽山村5個村(居),集體投資入股溪畔農業科普教育基地,以“年化保底收益8%+績效分紅”模式,共享發展紅利。據度尾鎮黨委書記莊龍煒介紹,該基地通過“支部+企業+村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流轉土地,實現“股金”“租金”“酬金”的“三金共富”,現已帶動周邊200余名村民就業,促進群眾增收410余萬元,實現多方共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