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墘村荷花盛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仙水洋舉行水上嘉年華活動,豐富文旅業態。 仙游縣西苑鄉是木蘭溪發源地。該鄉多措并舉守護好源頭活水,以鐵腕手段嚴守生態紅線,采取系統性的保護與治理措施,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物多樣性愈發豐富,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 近年來,仙游縣西苑鄉在筑牢生態安全屏障、精心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生態資源優勢,積極探索生態價值變現的創新路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西苑鄉得到了生動而深刻的詮釋。 如何將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日益凸顯的生態效益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富民強鄉的強大動力?近年來,西苑鄉生態旅游蓬勃興起,特色產業方興未艾,繪就一幅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生共贏的美好畫卷。 生態治理結碩果 近段時間,仙游縣生態國有林場委托福建省林業勘察設計院開展的仙游木蘭溪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穿山甲、黃喉貂等國家重點保護哺乳動物專項調查圓滿完成。 此次調查共記錄到野生動物58種,包括哺乳動物19種、鳥類39種,涵蓋多類生態功能型物種和典型森林生境指示物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達12種,占總記錄物種的20%以上。此次調查成果,直觀展現了木蘭溪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良好成效。 西苑鄉黨委、政府立下“鐵規”:“決不允許亂砍一棵樹,決不允許出現一宗無證養殖場,決不允許破壞一處植被。”多年來,該鄉堅持鐵腕“治水”、生態“養水”、常態“管水”、產業“富水”,做好“四水”文章,在植樹造林涵養水源、防治污染提升水質、守護青山綠水打造生態樣本等方面走在前列。 為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治理木蘭溪的重要理念,做好源頭保護、護好源頭活水、守好青山綠水,鄉里組建了以黨員為主體的河道巡查網格隊伍,實行“七位一體”共管共治,全面落實河長制,開展木蘭溪源頭保護宣傳、巡山護林、衛生清理等活動;通過建立智能化管河、信息化管人、流程化管事“三管齊下”的源頭水系監管體系,強化源頭水環境督查;依托現有的“全國流動黨員驛站”“木蘭溪源環境教育基地”等,統籌推進源頭黨建治水行動,引導群眾自覺踐行愛河護河理念。 此外,重點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農村污水管網,接管1000余戶,完成三格化糞池建設1567戶,建設小型污水處理站2座。2018年以來關閉拆除畜禽養殖場67個。”西苑鄉鄉長王瑜介紹道。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木蘭溪源頭的保護工作成效顯著。這里生態環境優美,珍稀野生動物活動頻繁,是生態治理、環境科普和鄉村旅游的有機結合體,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樣板。木蘭溪源頭成功入選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遺產”名錄,保護區還獲“莆田市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文旅產業有活力 白天玩水闖關、探秘森林,夜晚打鐵花璀璨、燈光秀迷離。仙水洋景區憑借廣闊的淺水區域和獨特的自然環境,成為游客的避暑勝地。 位于西苑鄉鳳山村草洋自然村的仙水洋,海拔871米,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這片寶藏景區以“高山淺水廣場”的稀有地貌聞名,且山景奇絕,森林覆蓋率超85%,氣溫清涼舒爽,堪稱天然的“夏日涼都”。 今年暑期,仙水洋開啟夏季水上嘉年華文旅活動,以潑水狂歡、水上樂園、清涼茶座、云南風情竹竿舞、夢幻燈光秀、非遺火壺火棍打鐵花、川劇變臉舞臺秀等豐富活動吸引游客,成為炙手可熱的打卡點。此外,景區逐步豐富游覽內容,建設夜市一條街、人工沙灘、耕讀傳家園、花海覓境露營、垂釣園、楠木禪修園、房車營地、碇步橋、水上演藝吧等項目,拓展旅游業態。 圍繞夏季嘉年華活動,仙水洋景區還開啟了全域營銷,構建“線上內容引爆+達人矩陣擴散+線下精準覆蓋+私域沉淀”的全鏈路營銷矩陣,覆蓋福州、泉州、廈門等核心客源市場,通過頭部達人、千條云視頻、平臺廣告、電梯/地鐵廣告、惠民卡入駐等多元手段,大幅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為仙水洋景區旅游配套服務站,縣供銷綜合服務社(仙水洋分社)也進行優化升級,以更齊全的商品、更貼心的服務,為游客的清涼之旅保駕護航。從舌尖美味到游玩裝備,從應急物資到地方特產,一應俱全,讓游客隨時補給,無憂暢玩。 “景區改造提升后,游客量顯著增長,工作日日均8000至9000人次,周末突破1.5萬人次。”仙游菜溪巖管委會主任李鐘勝表示,下一步,仙水洋景區將對照新版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劃分》,全面提升景區軟硬件及服務水平,力爭全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以上,爭創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 繪就鄉村共富圖 走進西墘村七星蓮花園,只見碧荷滿塘,粉嫩的花朵在連片荷葉的映襯下隨風搖曳,游客穿梭其中賞花拍照。入夏后,西墘村50多畝連片荷花盛開,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吸引不少游客前往觀賞打卡,帶動了當地的鄉村生態旅游。 西墘村生態環境優良,森林面積1.94萬畝。在推進鄉村振興中,該村以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持續提升鄉村“顏值”,盤活閑置農田,積極探索“黨建+產業+旅游”融合發展之路。 西墘村編制《鄉村振興建設規劃》,確定“以荷為媒”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盤活拋荒水田,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武夷山“五夫白蓮”,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西墘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良寨告訴記者,該村相繼修建了觀景木棧道、賞花涼亭、觀景臺等配套設施,打造十里荷花田園休閑觀光園,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作為仙游縣北部山區景點最豐富的鄉鎮之一,西苑鄉發揮源頭生態優勢,以鳳山、鳳頂、前溪、柳園、西墘等5個村探索“跨村聯建”發展新模式,做到“一村一景”“一季一游”,多渠道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西苑鄉大力發展露營基地產業,鳳山村營地獲評省級“帳篷露營地”,前溪村營地入選《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布的“中國十大露營地”推薦名錄,是全省唯一上榜露營地。露營產業有力帶動了西苑鄉經濟繁榮,當地新增近50家餐飲、住宿等企業,帶動千余人就業。 與前溪村毗鄰的柳園村是第一批福建省傳統村落之一,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該村不僅留有革命先輩的紅色足跡,而且還保存著100多棟清代、民國時期的古民居,村落中祠堂、老街、舊巷、廟會交融,展現著村落獨特的魅力。 走進柳園村,村內的梯田層層環抱著山脊,高低錯落,古建滄桑、小巷悠長。夏季以來,不少游客到前溪村、柳園村短途游,特色民宿、文化活動助力古村流量連創新高。 從鐵腕“治水”守護木蘭溪源頭的青山綠水,到點“綠”成“金”激活生態旅游與特色產業,西苑鄉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真諦。如今的西苑鄉,不僅成為木蘭溪源頭保護的生態樣本,更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振興之路。 |